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皇姑的意思、皇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皇姑的解釋

(1).古代婦女對丈夫已故的母親的尊稱。《儀禮·士昏禮》:“某氏來婦,敢告于皇姑某氏。” 漢 蔡邕 《太傅胡公夫人靈表》:“爰祔靈於皇姑,尚魂魄之有依。”《晉書·後妃傳上·武元楊皇後》:“雖背 明光 ,亦歸皇姑。” 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事皇姑 齊國太夫人 ,肅恭誠至,奉養不怠。”

(2).古代婦女對丈夫已故的祖母的敬稱。《禮記·曾子問》:“不遷于祖,不祔于皇姑。”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中》:“此皇姑與《士昏禮》之皇姑異。《士昏禮》之皇姑,謂既沒之姑,此皇姑則謂祖姑也。”

(3).皇帝的姑母或姊妹。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三折:“[正旦扮皇姑領雜當上]老身長國姑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皇姑”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稱謂,主要分以下三類:

一、家庭關系中的尊稱

  1. 對丈夫亡母的尊稱
    古代婦女用以尊稱丈夫已故的母親,源自《儀禮·士昏禮》:“某氏來婦,敢告于皇姑某氏。”。漢代蔡邕《太傅胡公夫人靈表》也有“爰祔靈於皇姑”的記載。

  2. 對丈夫亡祖母的敬稱
    指代丈夫已故的祖母,見于《禮記·曾子問》:“不遷于祖,不祔于皇姑。”。清代學者王引之在《經義述聞》中區分了“皇姑”在不同文獻中的具體指向。

二、皇室成員的稱謂

  1. 皇帝的姑母或姊妹
    如元代雜劇《謝金吾》中“正旦扮皇姑”即指皇帝的姑母。這一用法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指代與皇帝有血緣關系的女性親屬。

三、現代延伸含義

現代漢語中,“皇姑”也作為地名使用,例如沈陽市的“皇姑區”。但這一含義與古代詞義無直接關聯。


該詞核心含義圍繞“對亡故女性長輩的尊稱”和“皇室女性親屬”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禮記》《儀禮》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皇姑的意思

皇姑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來形容皇親國戚之女。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皇姑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皇字的部首是白,姑字的部首是女。皇字的總筆畫是9畫,姑字的總筆畫是8畫。

來源

皇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廷内部的封建制度。皇姑一詞用來形容皇帝的妹妹、姐妹或女兒之間的稱謂。

繁體

繁體字“皇姑”的寫法是「皇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皇姑一詞的漢字寫法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寫作「皇姑」仍然保持着現代的字形和結構。

例句

1. 皇姑出宮後,嫁給了一位貴族。

2. 在古代,皇姑的婚姻是由皇帝決定的。

組詞

皇姑這個詞本身已經是一個組詞,一般不和其他漢字組合成新的詞語。

近義詞

皇姑的近義詞有:皇女、公主。

反義詞

皇姑的反義詞是:臣女、百姓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