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碞的意思、民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碞的解释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孔颖达 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 陈澔 集说:“碞,险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碞”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单字本义及古典文献用例进行解析:

  1. 字义溯源

    “民”指百姓、民众,如《说文解字》释为“众萌也”,即普通民众群体。

    “碞”通“岩”,本义为山石高峻,《说文解字》注“碞,石山也”,后引申为险要、难以治理的状态。二字组合后,可理解为“民众如险峻山石般难以驯服”,多用于形容民情复杂、治理困难的社会状态。

  2. 文献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此处指周王敬畏百姓的艰险难治,强调统治者需谨慎对待民意。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引此例,佐证“碞”与“岩”互通的历史用法。

  3. 词义延伸

    在政治语境中,“民碞”可隐喻民众力量如同山石般具有颠覆性,如宋代朱熹《诗集传》评《诗经》时曾引申此概念,强调“民心聚合则固若磐石,离散则危如累卵”的社会治理哲理。

网络扩展解释

“民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存在不同角度的解释,主要来源于《尚书·召诰》中的记载。以下是综合考据后的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文献出处

3.延伸补充

建议进一步查阅《尚书》注疏类典籍(如《十三经注疏》)获取更系统的训诂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长驱深入禅室龀齿痴物措辞答语帝徽丢却冬裘夏葛鹅口疮饿死事大肥汉覆沓刚鬣觚编股骨贵形孩童寒城豪篇横赋衡纩恨事华冠丽服花眼醮醴假职继承法截止穅覈狂飇鲲鲠浪淘沙蓝湛湛老僧入定炼铁辽濊攞袖揎拳盟邦钦钦敬敬穷阙秋高气爽阙殆佉苴驱盐车赸笑适道天彝头儿挽漕尉解紊碎寤合无厘头浯溪石香箧陷击闲靡谢公牋习非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