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然的意思、靡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然的解釋

(1).草木順風而倒貌。喻望風響應,聞風而動。《史記·平準書》:“ 彭吳 賈滅 朝鮮 ,置 滄海之郡 ,則 燕 齊 之間,靡然發動。”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裴倫 ﹞自意振臂一呼,人必将靡然向之。”參見“ 靡草 ”。

(2).頹靡貌。 宋 曾鞏 《筠州學記》:“故先王之道不明,而學者靡然溺于所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靡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ǐ rán,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草木順風而倒的樣貌
    引申為望風響應、聞風而動的群體跟隨狀态。例如《史記·平準書》中的記載:“燕齊之間,靡然發動”,形容衆人如草木隨風倒伏般迅速響應。

  2. 頹靡、衰敗的樣貌
    多用于描述社會風氣或學術氛圍的萎靡不振。如宋代曾鞏《筠州學記》提到:“學者靡然溺于所習”,指學術領域因循守舊、缺乏創新。


二、用法與例句

  1. 形容群體趨同
    常以“靡然從之”“靡然鄉風”等固定搭配出現,表示衆人盲目跟隨潮流。例如:

    • “天下靡然從之”(《漢書·儒林傳》)
    • “近趨歐俗,凡制度、器物,靡然以泰西為式”(例句)。
  2. 表達消極的社會狀态
    如魯迅《摩羅詩力說》中“人必将靡然向之”,暗含對盲從現象的批判。


三、近義與辨析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引用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靡然

《靡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靡”為多音字,可以讀作“mí”或“mǐ”,而“然”隻有讀作“rán”的音調。

部首和筆畫

字母“靡”的部首是“革”,也可以寫作“⺧”,總共有12個筆畫;而字母“然”的部首是“火”,也可以寫作“灬”,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靡然》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養生主》一書中。繁體字的寫法為「靡然」,沒有太大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靡然字的寫法有時會略有不同。其中一種寫法是将“靡”字用“⿺弓爾”替代,也就是“弭然”。這種寫法中,部首為“⺆”,總共有6個筆畫。

例句

1. 他對待工作的态度總是靡然不振,缺乏動力。

2. 她的表情頓時由陰沉轉為靡然一笑,煞是好看。

組詞

靡靠、靡費、靡辜、靡所不辭

近義詞

頹然、懶散、萎靡不振

反義詞

奮發、精神煥發、朝氣蓬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