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untain fastness]∶在山中險要處設有防守的栅欄的據點
(2) [fortified mountain village]∶山區設有圍牆或栅欄的村莊;綠林好漢的營寨
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強人,紮下個山寨。——《水浒傳》
(3) [village]∶ 中國西南山區裡的村落。
(4)山寨現在被用以指代一切模仿、複制、抄襲的假冒産品。“山寨”的提法不是源于廣東,而是來自香港。在香港,小規模經營的工廠或家庭小作坊被稱為“山寨廠”,其出産的産品也被港人譏之為“山寨貨”。在粵語中“山寨”一詞也含有“不正規”或“不正統”的意思。
亦作“ 山砦 ”。1.築有栅欄等防守工事的山莊。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龍州蕃部寇邊》:“ 王鉞 又請於其前築水礶山寨,以為戍守之所,朝廷皆從之。”《宋史·嶽飛傳》:“ 飛 指畫甚大,令已至 伊 洛 ,則 太行 一帶山砦必有應者。”《元史·世祖紀七》:“發 蒙古 漢 軍都元帥 張弘範 攻 漳州 ,得山寨百五十,戶百萬一。”
(2).泛指山村。《人民日報》1968.11.3:“喜訊傳到祖國廣大農村、山寨和漁鄉,億萬貧下中農一片歡騰。”
(3).舊時綠林好漢占據的山中營寨。《水浒傳》第五一回:“ 吳學究 道:‘山寨裡頭領多多緻意,今番教 吳用 和 雷都頭 特來請足下上山,同聚大義。’”《明史·項忠傳》:“流民附賊者至百萬……賊潛伏山砦,伺間出劫。”
“山寨”一詞的含義可從曆史演變和現代延伸兩個維度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如下:
地理與軍事概念
最初指山中的防禦性營寨或村莊,常見于古代綠林好漢的據點或偏遠山區的聚居地。例如《水浒傳》中提到的“紮下個山寨”即為此意。
社會屬性
引申為非官方管轄的獨立區域,帶有“地下”“邊緣化”的隱含意義,如廣東話中“占山為王”的形容。
商品領域的定義
起源于1990年代深圳的仿制手機産業。因走私或仿造産品标注“SZ”(深圳縮寫)被誤讀為“山寨”,後泛指模仿知名品牌的低成本商品,如“山寨手機”“山寨顯示器”。
文化現象
發展為一種亞文化符號,表現為對主流文化的解構與戲仿,例如“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其核心特征是反權威、平民化,通過快速模仿滿足大衆需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脈絡,可參考搜狗百科、今日頭條等來源。
山寨是指一種仿造、模仿、抄襲他人創作或産品的行為。在中國,山寨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制造假冒僞劣産品或複制他人品牌的行為。
山寨的拆分部首為山、寸,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山寨一詞源于中國方言,最早在1990年代出現。最初,它主要用來描述一些農村地區的集市上出售的仿制品或低質量的産品。隨着時間的推移,山寨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電子産品、服裝、飾品等,形容那些質量不佳或仿冒他人創作或品牌的産品。
山寨的繁體字形式為「山寨」。
山寨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1. 這個電子産品是山寨的,質量很差。
2. 這家店銷售的衣服都是山寨品牌,要小心。
山寨可以進行一些組合,如山寨手機、山寨貨、山寨品牌。
1. 仿制品:指各種仿制的物品。
2. 假貨:指冒充名牌或原裝的假冒産品。
正品:指真正的、原版的、有品質保證的産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