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木根節盤錯。喻事情複雜。 明 唐順之 《<江陰縣新志>序》:“凡志中所載田賦、徭役、戶口、食貨、謡俗、水利、防江、治盜之源委本末,節錯絲棼,蓋皆君之所嘗蚤夜盡心焉者。”
“節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cuò,其核心含義為“樹木根節盤錯,比喻事情複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較古典,現代語境中較少見,常見于文史類文本或學術讨論。若需表達類似含義,也可根據場景選擇更通俗的詞彙,如“複雜”“糾葛”等。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節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節”和“錯”兩個字。其中,“節”作為字義的主體,表示合適、適當,同時也表示遵循規則和道德,不放縱和縱容自己。而“錯”則代表錯誤、過失或偏差。
在拆分部首方面,根據《康熙字典》的說法,字“節”的部首是“言”,而字“錯”的部首是“钅”。
具體的筆畫數目為:
《節錯》作為一個詞語并沒有正式的字源或起源,因為它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各自保留着其獨立的義項。
然而,由于“節”和“錯”這兩個字彙集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新的意義,表示一個人在言行舉止上應當注意并遵守準則、規範,不放任自己犯錯或偏離正确的道路。
《節錯》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形式中,節和錯的形态稍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節”字的最後一橫不橫穿,與撇相連,而“錯”字的最後一橫是與橫相連。
他的品德高尚,從不放縱自己,言行始終合乎道德《節錯》的信念。
節制、節約、錯失、對錯
守紀律、遵守規則、自律、謹慎
放縱、放任、縱容、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