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後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明 許自昌 《水浒記·縱騎》:“官差緊者,為黃巾鉤黨嚴者,風行雷厲莫停者,怕鼠竄掉頭者, 東溪 望望忙行邊。” 鄭觀應 《盛世危言·禁煙上》:“倘再屆期不改,立發邊遠充軍,以儆效尤而除積弊。風行雷厲,孰復甘蹈刑章哉?” 茅盾 《路》:“戒嚴令風行雷厲。不準集會,也不準罷課。”
“風行雷厲”(又寫作“風行雷厲”)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典文獻或現代文學中的相關語境。
《風行雷厲》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風行”和“雷厲”兩個部分構成。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析。
拆分部首:風(飛部)+ 行(行部)+ 雷(雨部)+ 厲(廠部)
筆畫數:風(9畫)+ 行(6畫)+ 雷(13畫)+ 厲(7畫)
《風行雷厲》一詞源自《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得者,舟人弗能風行也,驛人弗能振雷厲也。”意為逆境下無法順利前行,就像船人無風無法行船,驿站人員無雷無法再打鼓。
繁體寫法為「風行雷厲」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風行雷厲」
1. 這位領導風行雷厲,推動了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2. 做事要有風行雷厲的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組詞:風行,行風,雷厲,厲行
近義詞:活力四溢,朝氣蓬勃,銳意進取
反義詞:行屍走肉,無所作為,懶散無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