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uminous and magnificent] 形容文辭連綿不絕
洋洋灑灑
灑灑萬言
(1).四散的樣子。 唐 陸龜蒙 《迎潮送潮辭·送潮》:“潮西來兮又東下,日染中流兮紅灑灑。”《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擎樂器者喧喧奏曲,嚮聒清霄;爇香火者灑灑煙飛,氤氲碧落。”
(2).連綿不絕的樣子。 唐 錢珝 《客舍寓懷》詩:“灑灑灘聲晚霽時,客亭風袖半披垂。”《剪燈馀話·賈雲華還魂記》:“至於考究經史,評論古今,纚纚然如貫珠,灑灑然若霏雪。” 清 劉大櫆 《遊黃山記》:“飛泉蔽洞門而下,灑灑不絶。”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素 足下:讀《與南北美洲諸華商書》,謂 中國 隻可立憲,不能革命,援引今古,灑灑萬言。”
寒冷貌。《素問·脈解篇》:“陽盛而陰氣加之,故灑灑振寒也。” 元 薩都剌 《雲際感興》詩:“風露灑灑生秋寒,飛泉落澗聲潺湲。” 明 葉憲祖 《鸾鎞記·喜諧》:“客院寒風漸灑灑,凄涼味早入窗紗。”
形容文辭連綿不絕。 明 唐順之 《與項瓯東郡守書》:“曩時孟浪,痛自磨刮,直欲掃去枝葉文飾,從根本上着力,久之亦漸覺有灑灑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周生》:“恣情縱筆,輒灑灑自快,此文客之常也。”灑灑,一本作“ 灑灑 ”。
寒栗貌。《素問·刺瘧》:“腎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匮要略·痙濕暍病>》:“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注:“且有小便已,灑灑然惡寒毛聳之狀,皆太陽膀胱表氣為暑所傷而畏也。”
“灑灑”是一個疊詞形容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形容文辭或事物連綿不絕
多用于描述文章、言論等内容豐富且流暢。例如“洋洋灑灑”“灑灑萬言”。這一用法源自水流連續不斷的意象,象征充沛的表達力。
描述自然景象或狀态
表示事物數量多且連續湧現,如“陽光灑灑”“灘聲灑灑”。唐代文獻中也有“四散的樣子”的用法,如《敦煌變文集》中的“灑灑煙飛”。
形容超脫自在的心境
如“胸中灑灑”,表達一種豁達、無拘束的精神狀态。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方言差異,可參考漢典或《貴耳集》等古籍。
灑灑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意思是零星地散落或撒播,也可以形容事物不連續地分布或發生。
部首:水字旁
筆畫:6畫
來源:灑灑的來曆較為簡單,是從「灑」和「灑」的重疊形成的。「灑」原指一種灑水的動作,其後引申為潑、撒,現代漢語中指用水或其他液體噴灑、撒播。而「灑」原指将米、豆等用盛器沖刷,漂洗掉雜質,增加食品的潔淨度,後來也開始引申表示事物分散、散落。
繁體:灑灑
古時候漢字寫法:灑隻有兩畫,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例句:1. 路邊的樹上灑落着雨水。
2. 秋天的陽光灑在大地上,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組詞:灑水、灑掃、灑脫
近義詞:撒、潑
反義詞:聚集、集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