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身的意思、鲲身的詳細解釋
鲲身的解釋
七鲲身 的簡稱。 台灣省 南方的海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八:“衆軍齊集兩港,悉樹我軍旂幟,遂揚帆直渡 鯤身 。 鯤身 者,海沙也,膠淺不能行大舟。” 清 丘逢甲 《夏夜追話舊事》詩:“如聞 鹿耳 鯤身 畔,毅魄三更哭義旗。”
詞語分解
- 鲲的解釋 鲲 (鯤) ū 古代傳說中的大魚:鲲鵬(古代傳說中的大魚大鳥,亦指鲲化成的大鵬鳥)。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鲲身”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神話傳說中的含義
- 本源解釋
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神話生物“鲲”,指傳說中的巨型魚,可化為鵬鳥。因此“鲲身”常比喻龐大到超乎尋常的事物,如巨型建築、山體或人物體型等。
二、地理名稱中的含義
- 台灣省海口代稱
在曆史文獻中,“鲲身”是“七鲲身”的簡稱,指台灣南部由沙洲組成的自然景觀,因形似巨魚背脊得名。例如:
- 清代魏源《聖武記》記載:“衆軍齊集兩港,遂揚帆直渡鲲身”(指台灣海口沙洲)。
- 清末台灣府城的“迎鲲身王”慶典,将地名與民間信仰結合,形成獨特的文化現象。
三、使用建議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詞義:
- 文學或比喻語境中,多指神話中的巨物意象;
- 曆史或地理文獻中,則特指台灣七鲲身沙洲。若涉及具體地名,建議結合文獻來源進一步考證。
(注:部分網頁内容重複或權威性較低,已篩選核心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鲲身
《鲲身》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莊子》中的道家寓言。它指的是傳說中的巨大魚鲲的身體。鲲是一種傳說中的神奇生物,它形似魚但體型巨大,據說它能夠化身為鳥,飛翔于天空。
根據《莊子》中的描寫,鲲的身體可拆分為“魚”和“昆”兩個部首。
鲲的拆分部首:
- 魚(yu)- 第邊部首 (14畫)
- 昆(kun)- 日字底部首 (8畫)
《鲲身》一詞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的漢字寫法與今天略有不同,是以繁體字形式呈現。“鲲”字的繁體寫法為「鯤」。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有一些變體。在《莊子》這個文字記錄的時代,鲲的字形是「魼*昆」,即魚字旁加上昆字底部,古時候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的財富堆積如鲲身般龐大。
2. 那個企業飛速發展,規模如鲲身般快速擴大。
組詞:
鲲字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 鲲鵬(kunpeng):古代神話中的大鳥,與鲲有關。
- 鲲鵬展翅(kunpeng zhanchi):形容氣勢浩大,充滿活力。
近義詞:
鲲的近義詞包括:大魚、巨魚、巨物。
反義詞:
鲲的反義詞包括:小魚、微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