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民害的意思、民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民害的解釋

人民的禍害。《後漢書·五行志一》:“ 元嘉 中, 涼州 諸 羌 一時俱反……大為民害。”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六:“是歲冬, 俠 上書,幾五千言,極陳時政得失,民間疾苦,且言 王安石 作新法為民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民害”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對民衆造成危害的人或事物。從構詞法分析,“民”指代百姓群體,“害”表示禍患、損害,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體現負面社會屬性。該詞在權威詞典中具有以下釋義層次:

一、基礎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對人民有害的人或事”,強調其社會危害性。例如《後漢書·循吏傳》載“除民害,興利澤”,此處特指魚肉鄉裡的惡勢力。

二、詞源流變

追溯至《書經·多方》載“代夏作民主”,孔穎達疏解“民害”為“害民之政”,揭示其先秦時期已具政治批判功能。明清白話小說中多用于指稱地方惡霸,如《醒世姻緣傳》第三回“除卻這民害,方得安生”。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該詞為書面語,常見于法制報道與曆史論述,如“掃黑除惡專項鬥争清除地方民害”等表述,延續其指涉社會公害的核心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

“民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民害”指人民的禍害,通常用于描述對民衆造成嚴重危害的人、事物或現象。拼音為mín hài,由“民”(人民)和“害”(禍害)兩字組合而成。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3. 詞義結構分析

4.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雖為古漢語詞彙,但可用于批判性語境,如指責某些政策、腐敗現象或社會問題成為“民害”。

5. 相關詞彙對比
類似概念包括“公害”(環境污染等公共危害)、“弊政”(有害政策),但“民害”更側重直接針對民衆的禍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事件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涑水記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王孫半空贲飾猜測嘗酎成美砗磲愁輪淳深觸興大拿疊暴敵僞放刁芳鄰沸渖封傳感極涕零告貸鈎元摘秘固讓豪雄禾粟黃精懽慰花樣犟勁建置交彙極辨解心禁額警報器金黃金錢草偈語零畸淩跞路頭妻謾道朦郁弭棹米制納污藏疾凝莊旁白乾菓慶餘齊優省度詩佛食囊疏封贖帖俗中人通便香螺縣賞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