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建置的意思、建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建置的解釋

亦作“ 建寘 ”。1.扶植。《左傳·昭公七年》:“吾子取 州 ,是免敝邑於戾,而建寘 豐氏 也。”

(2).建立;設置。《漢書·武五子傳贊》:“後遂命将出征,略取 河南 ,建置 朔方 。”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夫樹猶親戚,土猶士民,建置不久,則輕下慢上。” 唐 柳宗元 《四門助教廳壁記》:“參明堂之政,原大教之極,其建置之道弘也。” 清 江上蹇叟 《通番之始》:“若其地理之分合,建置之沿革,則均不詳也。”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古時所謂‘國’本是等于部落的意思,所謂‘封建藩衛’也不過是建置大小不等的各種殖民部落而已。”

(3).建造;興建。 唐 李翺 《與本使請停率修寺觀錢狀》:“若将興之,是 苻融 、 梁武 皆為 仲尼 、 周公 也;若将廢之,閣下又何患其尚寡,而復率其屬合力建置之也?” 宋 範仲淹 《代胡侍郎奏表》:“前知州 李詔 在任日,重修宣聖廟,建置學舍數十廈。”

(4).猶建樹。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三:“ 宋 端平 間, 真西山 參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5).設施。 明 唐順之 《提督軍務兼巡撫謝表》:“事體一同所職,而建置各有攸司。”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然敝會同志無權無勢,一切建置皆白地起造,無有憑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建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圍繞“建立、設置”展開,在不同語境下具體所指有所不同。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建立、設置(機構、制度、設施等)。

例:建置新的行政機構;建置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60頁。

二、引申應用

  1. 行政區劃與治理

    特指古代設立行政區域或地方政權機構的行為,強調對地域的規劃與管理。

    例:明代在西南地區建置土司制度,加強對邊疆的管轄。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建置"詞條。

  2. 基礎設施創設

    指具體工程或設施的興建與布局,如城市、要塞、水利工程等。

    例:都江堰的建置體現了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高超水平。

    綜合參考:《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三、綜合例證

在曆史文獻中,“建置”常與地方治理緊密結合。例如《漢書·地理志》記載郡縣建置沿革,反映中央對地方的系統化管理(如“武帝建置朔方郡”)。現代用法則擴展至各類系統性創設行為,如“科技園區建置”“數據庫建置”等,均強調從無到有的系統性建立過程。


參考來源說明:

  1. 《現代漢語詞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是漢語規範釋義的權威工具書。
  2. 《漢語大詞典》為大型漢語語文辭典,收錄詞條涵蓋古今語義演變。
  3. 《辭海》兼具百科與語文辭典性質,提供跨學科釋義背景。

    (注:因詞條釋義屬公開出版物内容,此處按學術規範标注來源,暫不提供外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建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建立與設置
    指從無到有地創立機構、設施或系統,如“網絡系統建置”。現代用法中,常用于描述技術設施或行政機構的設立,例如“建置教學網站”。

  2. 建造與興建
    強調具體工程或建築的施工過程,如宋代範仲淹提到的“建置學舍數十廈”(《代胡侍郎奏表》)。

  3. 扶植與支持
    古義中可表示對人或勢力的扶持,如《左傳·昭公七年》中“建寘豐氏”即指扶植豐氏家族。


二、延伸含義

  1. 設施與機構
    作為名詞時,指已建成的設施或組織,如“公園裡的建置比較完備”。

  2. 建樹與成就
    指在某一領域取得的成果,如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提到“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三、與“建制”的區别


四、例句參考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現代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犴圄白練變味表背匠伯迹不絕如線布路敞快蟬韻赤墀大誰大猩猩颠堕定然頂用遏過蜰蟲粉臉婦姑寡劣過陰人胡蘆笙豁牙驚美筋書津渚擊壤鼓腹臼杵舉賢使能克落窺戎讕言輘轹靈丘亂風美祥盟弟内弟暖靈配適強對凄怅麒麟殿稔惡容贳山重水複識取水窠誰某四川省擡貼棠戶陶泓聽説頭起危天喜不自勝斜碴系家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