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目的意思、敕目的詳細解釋
敕目的解釋
任命官員的名單。 唐 杜甫 有《秦州見敕目薛三琚授司議郎》詩。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敕目,除官目次也。”
詞語分解
- 敕的解釋 敕 ì 帝王的诏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告誡:申敕。戒敕。 古同“饬”,整頓。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曆曆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網絡擴展解釋
“敕目”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皇帝任命官員的名單,即通過诏書形式發布的官職任免目錄。該詞由“敕”(皇帝诏令)和“目”(條目、名單)組成,字面含義為“诏令中的條目”。
二、來源與用法
-
曆史文獻依據
唐代詩人杜甫在《秦州見敕目薛三琚授司議郎》一詩中首次使用該詞,清代學者朱鶴齡注釋為“除官目次也”(即官職任免的條目次序)。
-
“敕”的延伸含義
“敕”作為動詞時,有“委任、任命”之義(如《漢典》“敕”字條:“敕目”即任命官員名單),因此“敕目”特指以诏書形式公布的官員任免信息。
三、相關擴展
- 古代行政制度:敕目體現了古代中央集權下的官職任命流程,需通過正式文書公示。
- 類似概念:現代可類比為“人事任免公告”,但古代具有更強的皇權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杜甫詩集注本或唐代職官制度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敕目(chìmù)是一個常見的詞彙,下面給您詳細解釋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敕目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言”和“目”。它的筆畫數一共是12畫。
來源:
敕目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官方文件中,是皇帝發布的命令和指示。在現代漢語中,敕目泛指規定的事項和目标。
繁體:
繁體字中的敕目是「敕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敕目作為一個常見的詞彙,在古代的字典中一般仍然使用敕目(chìmù)來表示。
例句:
1. 根據上級的敕目,我們需要在三天内完成這項任務。
2. 敕目中規定,學生們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組詞:
敕命、敕誠、敕令、目标、目錄等。
近義詞:
目标、目的、任務、指示等。
反義詞:
自由、無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