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orthy of praise]∶值得贊美
(2) [lamentable]∶令人感慨
外行領導這麼大個企業,是真可惜又可歎!
見“ 可歎 ”。
亦作“ 可嘆 ”。1.值得贊美。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冶容不足詠,春遊良可歎。”
(2).令人感慨。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琅邪城》詩:“寄言封侯者,數奇良可歎!”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雜說·學者自出己見》:“傳注雖存,而未嘗省覽,即用己見立説,反謂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 茅盾 《子夜》五:“一種企業放在不會經營的冤大頭手裡,是真可惜又可歎!”
“可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值得贊美
多用于表達對事物或人的贊賞。例如:
令人感慨
側重表達對遺憾、惋惜或無奈情境的感歎。例如:
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如“可歎江湖以謬傳謬” 中為感慨,而“春遊良可歎” 則為贊美。
可歎(kě tàn)是一個具有濃厚感情色彩的漢字詞語。用以形容感慨、惋惜、遺憾或者對某種事物或情況感到悲痛、可惜。這個詞常用于表達對某種不幸、不完美或者遺憾事物的心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可字的部首是口,可字的筆畫數為5;歎字的部首是口,歎字的筆畫為5。
來源:可歎二字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說文解字》,其描述了人類的口張開,發出聲音來喊惜的樣子。由此引申出可歎這個詞語,為人們提供了表達對不幸、遺憾的情感的工具。
繁體:可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可歎」。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可字和歎字的形态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可」字是由「口」和「一」字組成,表示了人的嘴巴發出聲音、産生喊叫的樣子。而「歎」字則是由「口」和「八」字組成,在古代漢字中表示的是對事物感到惋惜、悔恨的心情。
例句:
1. 看到這個貧困家庭的悲慘生活,我不禁歎息可歎。
2. 這個年輕人本有才華,卻浪費了自己的機會,實在可歎。
3. 在曆史上,有許多英勇無畏的人為了追求自由權利而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犧牲令人可歎。
組詞:可悲、可惜、可痛、可憐
近義詞:惋惜、悲哀、遺憾、怅然
反義詞:可喜、可賀、可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