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沙的意思、鳴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沙的解釋

(1).地名。在今 甯夏 中衛 。 隋 置。《元和郡縣圖志·靈州》:“ 鳴沙縣 ……西枕 黃河 ,人馬行經此沙,隨路有聲,異於餘沙,故號‘鳴沙’。” 宋 司馬光 《塞上》詩:“劍客蒼鷹隊,将軍白6*虎牙。分兵邏 圁水 ,縱騎獵 鳴沙 。” 清 吳偉業 《送贛州曾庭聞孝廉移家甯夏》詩:“夜半酒樓羌笛起,軟裘衝雪踏 鳴沙 。” 吳翌鳳 箋注引《一統志》:“ 鳴沙 故城在 寧夏府 中衛縣 西,人馬過此則沙有聲。”

(2).山名。在今 甘肅 敦煌 南。東西長約40公裡,南北寬20公裡。《元和郡縣圖志·沙州》:“ 鳴沙山 ,一名 神沙山 ,在縣南七裡。今按其山積沙為之,峯巒危峭,踰於山石。四面皆為沙壠,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隨足頽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于阗》:“ 瓜州 南十裡 鳴沙山 ,雲冬夏殷殷有聲如雷,雲《禹貢》 流沙 也。”

(3).在水下滾動鳴響的沙礫。 宋 範成大 《過江津縣睡熟不暇梢船》詩:“夢裡竹間喧急雪,覺來船底滾鳴沙。”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鳴沙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鳴沙”一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如下:

一、地名(甯夏中衛)

指中國甯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境内的一處古地名,隋朝時期設立。該地因沙粒流動時發出聲響而得名。例如司馬光《塞上》詩中“縱騎獵鳴沙”即指此地。

二、山名(甘肅敦煌)

位于甘肅敦煌市南部,又名“神沙山”。其沙丘長達40公裡,寬20公裡,因沙粒摩擦發出轟鳴聲而聞名。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人登此山時“隨足頽落,經宿風吹,輒復如舊”。

三、自然現象(發聲沙礫)

指沙粒因摩擦、滾動或水流作用産生聲響的現象,常見于沙漠或河床。科學解釋為沙粒表面光滑且含石英成分,在特定濕度、坡度下相互碰撞發聲。


補充說明:
敦煌鳴沙山與月牙泉的組合(沙泉共生)、甯夏鳴沙縣的曆史記載(如唐代“靈州鳴沙縣”),均為該詞的典型文化載體。欲了解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古籍《元和郡縣圖志》或敦煌地理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沙》的意思

《鳴沙》一詞的意思是指當沙土被風吹過或被腳步踩過時,會發出沙沙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沙》這個詞拆分為鳥部首和沙部首,并且由12畫組成。

來源

《鳴沙》一詞的來源于《漢書·西域傳》中的記載,描述了西域的祁連山地帶有一片被稱為鳴沙山的沙漠,因為這片沙漠中的沙土經風吹過會發出聲音,故得名。

繁體

《鳴沙》為《鳴沙》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鳴沙》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通常寫作「鳴沙」。

例句

1. 漫步在鳴沙山上,可以聆聽到沙土的沙沙聲,十分壯觀。

2. 我們将在明天一早前往鳴沙沙漠,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組詞

1. 鳴沙山

2. 鳴沙漠

3. 鳴沙聲

近義詞

1. 吱吱聲

2. 沙沙聲

3. 草木聲

反義詞

1. 寂靜

2. 靜音

3. 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