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言切谏。《新唐書·李乂傳》:“ 開元 初, 姚崇 為紫微令,薦為侍郎,外託引重,實去其糾駁權,畏 乂 明切也。”
(2).明白而深切。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論語》一書,講論義理,非不明切,而未嘗絶人仕進之心。”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外國風俗》:“其論 金 時之弊,至為明切。”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社會現象,仍仍相因,層層銜接,不與我們一明切的對象。”
“明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直言不諱地勸谏,常用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進言。例如:
形容表達清晰且情感或含義深刻。例如: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獻和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查字典類工具書。
《明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明亮、清楚、明确”。它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特點或指代某種狀态。
《明切》的拆分部首是“日”,它屬于八部首之一。它的筆畫數是六畫。
《明切》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經過演變和擴展被賦予了現今的含義。
《明切》的繁體字是「明切」,保留了原有的部首和結構。
在古時候,寫作《明切》的漢字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在文獻中并未提及。
1. 他的解釋非常明切,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 她的建議十分明切,大家聽了都紛紛表示贊同。
明白、明朗、明了、明晰、明亮
清晰、明确、明了、明朗
含糊、模糊、暗淡、不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