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切的意思、明切的詳細解釋
明切的解釋
(1).明言切谏。《新唐書·李乂傳》:“ 開元 初, 姚崇 為紫微令,薦為侍郎,外託引重,實去其糾駁權,畏 乂 明切也。”
(2).明白而深切。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論語》一書,講論義理,非不明切,而未嘗絶人仕進之心。”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外國風俗》:“其論 金 時之弊,至為明切。”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社會現象,仍仍相因,層層銜接,不與我們一明切的對象。”
詞語分解
- 明的解釋 明 í 亮,與“暗”相對:明亮。明媚。明淨。明鑒(a.明鏡;b.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c.明察)。明滅。明眸。明豔。明星。明珠暗投(喻懷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參加壞團夥,亦泛指珍貴的東西得不到賞識)。 清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
專業解析
“明切”的漢語詞典釋義
“明切”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明”與“切”兩個語素構成,主要用于書面語,形容表達或認識清晰、深刻、直指要害。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清晰透徹、深刻切實。具體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
語義特征:
- 清晰透徹: 指語言表達、分析或理解事物時條理分明,透徹深入,沒有含糊或模棱兩可之處。例如:“他的分析明切有力,直指問題核心。”
- 深刻切實: 指見解、批評或描述觸及本質,符合實際,具有針對性和準确性。例如:“這篇文章對時弊的批評十分明切。”
-
語用場景:
- 常用于描述語言表達(如言辭、文章、評論、分析、論述等)的精準與深刻。
- 也可用于形容認識、見解、觀察等思維活動的清晰與深入。
- 有時也用于描述聲音的清晰響亮(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
-
近義詞辨析:
- 明晰: 強調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 明确: 強調清晰确定,不模糊。
- 深切: 強調感情或感受的深沉真摯。
- 透辟/透徹: 強調分析或闡述深入、詳盡、無保留。
- 犀利: 強調言辭、目光等尖銳有力,能迅速切中要害。
- “明切” 則融合了“清晰”(明)與“深刻、切實”(切)的雙重含義,更側重于表達或認識的清晰度與深刻性、準确性的結合。
-
古籍例證: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亦有使用,體現了其曆史淵源。例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比興》中提到:“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鹄類鹜,則無所取焉。” 雖然此處用“切至”,但“切”的要求與“明切”中“切”的含義(切實、确切)相通,都追求表達的精準到位。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明切”的釋義具有權威性,詳細收錄了其不同義項及書證。(注:因《漢語大詞典》無官方線上免費完整版,暫不提供鍊接,建議查閱紙質版或授權電子數據庫)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作為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其對“明切”的釋義反映了該詞在現代漢語中的核心用法。(注:該詞典官方線上版通常需訂閱,商務印書館官網提供有限查詢服務)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收錄了“明切”在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和釋義。(注:可參考商務印書館相關介紹頁面或授權電子版)
-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作為大型古漢語辭書,也收錄了“明切”并提供了古代書證。(注:可參考商務印書館相關介紹頁面或授權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明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明言切谏
指直言不諱地勸谏,常用于古代臣子對君主的進言。例如:
- 《新唐書·李乂傳》中提到“畏乂明切也”,意為李乂因敢于直言勸谏而令人敬畏。
- 現代用法中,可指明确而尖銳的批評或建議,如“工作總結應内容具體、條理分明,切忌華而不實”。
2.明白而深切
形容表達清晰且情感或含義深刻。例如:
- 宋俞文豹《吹劍四錄》提到“《論語》一書,非不明切”,強調其論述的深刻性。
- 瞿秋白《餓鄉紀程》中用“明切”描述社會現象的複雜性未被清晰展現。
用法與示例
- 古代語境:多與政治、道德勸谏相關,如“明言切谏”常見于史書記載。
- 現代語境:可形容語言或分析的透徹性,如“實驗結果明切地展示了規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獻和現代用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查字典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穆傲客北夷鞭靮不受用財帛巢飲陳寫搗氣頂銀坻穨法經發纾風向标風豔服命複議丐首敢子是關天培規谏果切顧影自憐含苞欲放吭首何因懷绂講院郊衢迳趣金尾集讓軍慝客體枯株曆瀾陵衛龍彩名郎名實相符齧殺甯為雞口,毋為牛後暖色僻見任車任待睿木賒望時輩水秀山明素畜縮頭龜踏察拖人落水危害畏卻吳蔡體相偕戲報子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