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切的意思、明切的详细解释
明切的解释
(1).明言切谏。《新唐书·李乂传》:“ 开元 初, 姚崇 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託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 乂 明切也。”
(2).明白而深切。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论语》一书,讲论义理,非不明切,而未尝絶人仕进之心。”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外国风俗》:“其论 金 时之弊,至为明切。”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社会现象,仍仍相因,层层衔接,不与我们一明切的对象。”
词语分解
- 明的解释 明 í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
- 切的解释 切 ē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贴近:切当(刵 )。切肤(切身)。切己。亲
专业解析
“明切”的汉语词典释义
“明切”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明”与“切”两个语素构成,主要用于书面语,形容表达或认识清晰、深刻、直指要害。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清晰透彻、深刻切实。具体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
语义特征:
- 清晰透彻: 指语言表达、分析或理解事物时条理分明,透彻深入,没有含糊或模棱两可之处。例如:“他的分析明切有力,直指问题核心。”
- 深刻切实: 指见解、批评或描述触及本质,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这篇文章对时弊的批评十分明切。”
-
语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语言表达(如言辞、文章、评论、分析、论述等)的精准与深刻。
- 也可用于形容认识、见解、观察等思维活动的清晰与深入。
- 有时也用于描述声音的清晰响亮(此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
近义词辨析:
- 明晰: 强调清楚、明白,易于理解。
- 明确: 强调清晰确定,不模糊。
- 深切: 强调感情或感受的深沉真挚。
- 透辟/透彻: 强调分析或阐述深入、详尽、无保留。
- 犀利: 强调言辞、目光等尖锐有力,能迅速切中要害。
- “明切” 则融合了“清晰”(明)与“深刻、切实”(切)的双重含义,更侧重于表达或认识的清晰度与深刻性、准确性的结合。
-
古籍例证: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亦有使用,体现了其历史渊源。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比兴》中提到:“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虽然此处用“切至”,但“切”的要求与“明切”中“切”的含义(切实、确切)相通,都追求表达的精准到位。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对“明切”的释义具有权威性,详细收录了其不同义项及书证。(注:因《汉语大词典》无官方在线免费完整版,暂不提供链接,建议查阅纸质版或授权电子数据库)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明切”的释义反映了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核心用法。(注:该词典官方在线版通常需订阅,商务印书馆官网提供有限查询服务)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了“明切”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和释义。(注: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相关介绍页面或授权电子版)
-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作为大型古汉语辞书,也收录了“明切”并提供了古代书证。(注: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相关介绍页面或授权电子版)
网络扩展解释
“明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明言切谏
指直言不讳地劝谏,常用于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进言。例如:
- 《新唐书·李乂传》中提到“畏乂明切也”,意为李乂因敢于直言劝谏而令人敬畏。
- 现代用法中,可指明确而尖锐的批评或建议,如“工作总结应内容具体、条理分明,切忌华而不实”。
2.明白而深切
形容表达清晰且情感或含义深刻。例如:
-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提到“《论语》一书,非不明切”,强调其论述的深刻性。
- 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用“明切”描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未被清晰展现。
用法与示例
- 古代语境:多与政治、道德劝谏相关,如“明言切谏”常见于史书记载。
- 现代语境:可形容语言或分析的透彻性,如“实验结果明切地展示了规律”。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和现代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等原始文献,或查字典类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黯忖暗劲蔽日遮天鼊屿不食烟火谗客产莳电线杆断管残沈掇芹防护林烦匮发足奉元历妢胡坟史馆伴鬼族过马过目不忘鼓鞉寒涩皓管核讹诈横衣鹤膝红蚕槐夏豁琅建定洁慤介子推积骸吉良近关鹫堞来服联军林杪鲁灵光罗骑没劲褭亸盘拨抛扔辔衘堋淫霹雳舞破哑锵金鸣玉赏酌射稽束椽为柱四六体嗣续肃慎之矢桃片讬根突头突脑衔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