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外的大道。《列子·湯問》:“ 薛譚 學謳於 秦青 ,未窮 青 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 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混<遊覽>》:“薄言遵郊衢,揔轡出臺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偶出郊衢,醉人適觸鹵簿,即遣人縛付京尹,立斃杖下。”
“郊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列子》或南朝詩文等原始資料。
郊衢(jiāo qú),是一個指代城市郊區和市區主要道路的詞彙。郊指的是城市周邊地區,衢是指主要道路。在文中可以表示城市道路交通繁忙的現象。
郊衢的部首是阝(邑旁),郊的筆畫是9畫,衢的筆畫是12畫。
“郊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五年》:“戰郊衢,勝于敵。”也就是在戰鬥中擊敗了敵人。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城市周邊地區和主要道路。
郊衢的繁體字為「郊衢」,并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寫法為「郊衢」,沒有明顯的不同。
1. 郊衢之間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非常繁忙。
2. 城市的郊衢通往各個方向,是交通樞紐。
組詞:郊區、街道、大道
近義詞:市區、城市中心
反義詞:鄉村、偏僻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