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二時盤的意思、十二時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二時盤的解釋

古代盤子名。相傳盤子四周的物象隨十二時辰而變易,故名。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 唐 内庫有一盤,色正黃,圜三尺,四周有物象。 元和 中,偶用之,覺逐時物象變更,且如辰時,花草間皆戲龍,轉巳則為蛇,轉午則成馬矣,因號十二時盤。流傳及 朱 梁 猶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十二時盤”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記載與文學創作背景:

一、基本釋義

指古代一種特殊器物,相傳盤面圖案會隨十二時辰(每時辰2小時)變化而更替。例如:辰時(7-9點)顯現龍紋,巳時(9-11點)變為蛇紋,午時(11-13點)轉為馬紋等。此物最早見于唐代宮廷,宋代陶穀《清異錄·器具》記載其“色正黃,圜三尺”,後流傳至五代朱梁時期。

二、文化寓意

  1. 時間象征:因物象隨時間流轉變化,常被引申為“光陰易逝”的隱喻,用于勸誡珍惜時間。
  2. 文學化用:在樹下野狐的小說《搜神記》《蠻荒記》中,“十二時盤”被設定為至尊神器,具備操控時空的能力,屬文學虛構産物。

三、使用場景

四、辨析注意

需區分曆史器物與文學形象。前者多見于《清異錄》等古籍,後者屬現代小說創作,二者無直接關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二時盤》的意思

《十二時盤》是指一種用來表示時間的儀器,可以将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用一個盤來代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二時盤》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部分:十二(部首:十,筆畫:2)和時盤(部首:日,筆畫:4)。所以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6。

詞語來源

十二時盤源自中國古代,在古代用來表示時間是十分重要的。每個時辰都代表了不同的活動和氣息,人們通過“時盤”來準确把握時間。

繁體字

繁體字形為《十二時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十二時盤》在古時的寫法為“十二時盤”。

例句

1. 據說在古代,皇宮裡有一塊十分珍貴的《十二時盤》。

2. 他把時間劃分為十二個時辰,使用《十二時盤》來進行準确計算。

組詞

時鐘、計時、設備、準确、儀器、活動、劃分等。

近義詞

時辰、時間盤、時刻盤、刻度闆。

反義詞

非時時盤、其他計時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