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傲然的意思、傲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傲然的解釋

(1) [loftily;proudly]∶高傲地

他學者似的,很傲然

(2) [unyieldingly]∶有時用褒義,形容堅強不屈的樣子

沿途看到松樹郁郁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松樹的風格》

詳細解釋

(1).高傲貌。《晏子春秋·谏下十五》:“﹝ 齊景公 ﹞帶球玉而冠且,被髮亂首,南面而立傲然。” 晉 陶潛 《士不遇賦》:“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 宋 蘇洵 《任相》:“彼人主傲然於上,不禮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報其上之為利。”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八)》:“一個新的職員到校了,勢派非常之大,學者似的,很傲然。”

(2).堅不可屈貌。 陶鑄 《松樹的風格》:“去年冬天,我從 英德 到 連縣 去,沿途看到松樹郁郁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六章:“她提着竹籃子走着,傲然昂着頭……給人一種不容輕薄,不容嘻笑的凜然氣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傲然是漢語中表示高傲态度或堅定姿态的副詞,其核心語義在不同權威詞典中有明确界定:

一、詞性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語大詞典》卷十,原指"高傲不屈的樣子",後經語義演化形成現代副詞用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歸入狀态副詞範疇,強調"不屈服于外力的堅定狀态"。

二、雙重釋義體系

  1. 褒義用法:指不畏艱難困苦的剛強姿态,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例舉"青松傲然挺立"的經典意象,常用于贊揚人物在逆境中的堅韌品格。
  2. 貶義用法:《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其可表"傲慢輕視"之意,如"傲然視之"的表述方式,此時帶有居高臨下的負面情感色彩。

三、語法特征 根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分析,該詞在句中主要作狀語修飾動詞,且多用于書面語境,與"巍然""泰然"構成近義副詞群,但語義側重各有不同。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料庫統計顯示,其現代使用頻率中褒貶義項占比約為7:3。

網絡擴展解釋

“傲然”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高傲不屈的樣子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帶有不屈服的态度,如“傲然挺立”“傲然屹立”。這一用法源于古籍記載,例如《晏子春秋》中描述齊景公“南面而立傲然”,陶潛《士不遇賦》中“常傲然以稱情”。

  2. 堅強不屈的褒義
    在特定語境中,“傲然”帶有褒義色彩,形容堅毅、頑強的品格。例如陶鑄《松樹的風格》中描寫松樹“生氣勃勃,傲然屹立”,劉紹棠的散文也以“蒼勁傲然”形容老桑樹的生命力。


二、詞語解析


三、用法示例

  1. 自然景物:
    “松樹郁郁蒼蒼,傲然屹立”(陶鑄)。
    “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綻放”。
  2. 人物描寫:
    “他傲然昂首,不容他人輕視”(柳青《創業史》)。

四、其他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晏子春秋》《松樹的風格》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蒻榜妾八一三事變北極地區悲良弓菜苔裳衣超朗堆積二政乏餧诰告亘地鞲鷹绁犬海峤花腔令鼓蠖略降替夾衣羁泊嗟訝藉靡靜神金粟尺進營舊窠軍管會口渴蘭花領頭理弋亂黩馬褡麥秀兩歧滿腹詩書毛草矛舛明丢丢内教媲美平流秋棘敺攘日薄崦嵫散灑三楊山溜閃身勝筭拾誦水送山迎順耳桃符騰捷通目唯獨違拒違枉鰕醬響徹雲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