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棐的意思、貢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棐的解釋

盛貢品的竹筐。棐,通“ 篚 ”。《漢書·食貨志上》:“ 禹 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 顔師古 注:“棐讀與匪同。《禹貢》所謂‘厥貢漆絲,厥篚織文’之類是也。”參見“ 貢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棐”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貢”和“棐”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貢”本義為進獻物品,特指向君主或朝廷繳納賦稅或特産,如《尚書·禹貢》載“任土作貢”,即按土地産出的物品進貢。“棐”古通“榧”,指香榧樹,其木質堅硬可用于制作器物;另據《說文解字》,“棐”亦通“篚”,為竹編容器,如《周禮·地官》提及“祭祀共其棐筐”,指祭祀時盛放貢品的竹器。

二字合用時,“貢棐”可有兩種釋義:其一指以香榧木制作的貢品,常見于古代地方物産記載;其二指盛裝貢品的竹制禮器,如《禮記·明堂位》鄭玄注“棐,器名,所以薦玉”中描述祭祀時承托玉器的禮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僅見于古籍文獻或曆史研究領域,例如清代考據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曾辨析“棐”與“篚”的異同。

網絡擴展解釋

“貢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貢棐”指盛放貢品的竹制容器,其中“棐”通“篚”(fěi),後者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圓形的竹筐”。因此,“貢棐”可理解為古代用于收納貢品的竹筐或竹器。

2.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食貨志上》:“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遠近,賦入貢棐。”。這裡描述大禹治水後劃分九州,根據各地物産制定賦稅和貢品制度,并以“貢棐”作為收納貢品的工具。

3.通假字現象

“棐”與“篚”為通假關系,屬于古代文獻中常見的借字現象。例如顔師古在《漢書》注中明确提到:“棐讀與匪同,《禹貢》所謂‘厥貢漆絲,厥篚織文’之類是也。”,說明“貢棐”即《尚書·禹貢》中的“貢篚”。

4.曆史背景

結合上下文,“貢棐”反映了古代賦稅與貢品制度,強調按地域物産差異征收貢品,并通過統一容器規範收納流程,是早期國家治理的體現。

5.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相關成語如“納貢稱臣”等,可輔助理解其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說文解字》對“篚”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幽幽伯成子高長駕遠馭抽稅蹈瑕得道掉眼東儲發問佛逝國割頭稅鈎鐮刀廣場故劍情深孤秀撼天震地虎侯虎士奬券燋黃積慘截立金釘浮瓯禁急金窠金器近視擊甕計獻克躬跨帶礦镤賫子老底子兩面政權慄惓漏天卵幕杯亂項論刺綠林豪士銘座抹麗貊頭男婦老幼逆聽倩盼青羌起認區區将将三酒時苗四窮四失突将忘我委職鋘鋤武達鏬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