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甸的意思、伯甸的详细解释
伯甸的解释
谓以伯爵而居甸服。《左传·定公四年》:“ 曹 , 文 之昭也; 晋 , 武 之穆也。 曹 为伯甸,非尚年也。” 杜预 注:“以伯爵居甸服,言小。” 孔颖达 疏:“於昭穆, 曹 是 晋 之叔父也, 晋 为大国,多受分物, 曹 为伯爵而在甸服,非是尊尚年长也。”
词语分解
-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 甸的解释 甸 à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田野的出产物:“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治理。 甸 á 古同“畋”,打猎。 甸 è 古同“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伯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其含义需结合周代分封制度来理解:
-
基本释义
指以伯爵的爵位身份居于甸服地区。周代分封制中,“甸服”是距离王畿较近的诸侯封地,而“伯”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三等。
-
历史背景与出处
该词出自《左传·定公四年》:“曹,文之昭也;晋,武之穆也。曹为伯甸,非尚年也。”
- 杜预注:“以伯爵居甸服,言小。”
- 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曹国虽按宗法制度是晋国的叔父,但因封地为甸服且爵位较低(伯爵),地位反不如晋国显赫。
-
延伸含义
此词反映了周代分封制中爵位等级与封地位置的关联。甸服本为侯爵封地,曹国以伯爵身份居此,既显示其宗亲身份,也暗示其实际地位较低。
“伯甸”是周代政治术语,特指爵位与封地不匹配的现象,常用于描述诸侯国在宗法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需结合《左传》原文及注疏理解其深层历史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甸
伯甸(bó d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拆分部首为「人」和「田」,总计有6个笔画。这个词源于古代汉字,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繁体字中保持了相同的书写方式。
古时候,伯甸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仍然由「人」和「田」两个部首组成。在当时的汉字写法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和变化。
以下是一个使用伯甸的例句:“他是这个城市的伯甸,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这个例句中,伯甸表示一个人担任整个城市的管理者,负责协调各种工作。
伯甸并没有很多的派生词或者近义词与之相关。总的来说,它是一个独特的词汇,用于形容某人担任管理职位,并具有广泛的职责。
至于反义词,可以使用一些诸如普通人、下属等词汇来对比伯甸的职位。
别人正在浏览...
掰腕子贲石冰池嘈嘈哜哜谗挠朝市川沚棰策谠直地方武装断编碓挺嘴凡下分符告志跟头觥酌逛游聒聒闬闳毫分皇差慧眼识英雄忽拉拉胡里胡涂火耕水种将军令贾屈搢绅先生九部钧秤空城计立便梨花磷乱轮軿砢磨梦征杪小末本南北史年尽岁除佩帏埤堄聘物蒲松龄愀然无乐全环食曲道岨谷融解蛇灵筮氏世议十洲筒裙歪诗乌干达无可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