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德慎罚的意思、明德慎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德慎罚的解释

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明德慎罚是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重要治国理念,由“明德”与“慎罚”两个核心概念组成,强调统治者应以彰明德政为先导,以审慎刑罚为保障。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释其内涵:

一、单字释义

  1. 《说文解字》释为“照也”,引申为彰显、昭示之意。此处指统治者需以身作则,弘扬道德教化。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卷七上。

  2. 本义为“升也”(《说文》),后发展为道德、品行的核心概念,特指符合仁政的伦理准则。

    来源:《说文解字》卷二下。

  3. 《尔雅·释诂》注“谨也”,意为审慎、慎重,强调处理事务的严谨态度。

    来源:《尔雅注疏》卷第一。

  4. 《说文》解作“罪之小者”,泛指刑罚、惩戒手段。

    来源:《说文解字》卷四下。

二、整体释义

“明德慎罚”最早见于《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其核心思想为:

三、思想内涵

该理念体现了西周“以德配天”的统治哲学(《尚书·召诰》),主张:

  1. 德主刑辅:道德教化是治国根本,刑罚仅作为补充手段。
  2. 罪刑相称:根据《尚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强调量刑需结合社会实际。
  3. 慎刑恤民:如《左传》载“刑之慎也,过故无大”,体现司法人道主义精神。

四、历史影响

此思想被后世儒家继承发展:

结论:“明德慎罚”是以道德引领为核心、以审慎司法为保障的治国方略,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与法律文化。其核心理念至今仍具借鉴价值。


权威参考来源:

  1.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3. 《礼记正义》(唐·孔颖达)
  4. 《论语集解》(魏·何晏)
  5. 《孟子正义》(清·焦循)

网络扩展解释

“明德慎罚”是中国古代西周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强调德政与刑罚的平衡。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这一概念:

一、基本含义

  1. 明德
    指崇尚道德教化,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勤政爱民,通过德行感化百姓。例如《尚书·康诰》记载周文王“克明德慎罚”,强调以德政树立权威。

  2. 慎罚
    主张谨慎使用刑罚,反对滥用暴力,要求定罪量刑需公正适度,避免冤滥。具体包括“刑罚适中”“刑当其罪”等原则。

二、历史背景与思想来源

三、具体内涵

  1. 明德的表现

    • 统治者需严于律己,施行惠民政策,关注民生疾苦。
    • 通过礼乐教化引导社会风气,而非单纯依赖刑罚。
  2. 慎罚的实践

    • 区分故意与过失犯罪,如“眚”(过失)与“非眚”(故意)的不同量刑。
    • 限制株连,主张“罪止一身”。
    • 反对严刑峻法,强调宽严相济。

四、历史意义

总结

“明德慎罚”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其核心是通过道德教化减少社会矛盾,以审慎的刑罚维护秩序。这一理念至今仍对法治与德治的平衡具有启发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傲桀抱怨嘈闲白夹觇人重山复水吹弄春榜翠笕大龄道路地方戏地理环境短辕耳治方面逢意钢渣果卉毂转寒梦花柳场黄裱纸角音絜情款逐老严两得其中里椁零花林宗折巾鸾影枿坐呢绒乾馏诮骂清望官亲和塞尔维亚人三户亡秦三蛇羹埽夷赏笑属辞比事数点寺庵算命先生踏床板探测题鴂铜斗同经铜砖推轮捧毂危倾为鱼文验下临小辩协亮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