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捃摭的意思、捃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捃摭的解釋

[exerpt; collect] 摘取;搜集;采集

捃摭異聞

詳細解釋

(1).采取,采集。《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及如 荀卿 、 孟子 、 公孫固 、 韓非 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周書·儒林傳·熊安生》:“乃讨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未悟者,皆發明之。”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隱》:“餘為捃摭其文,附以説解,令吏士有所取法焉。”

(2).指搜羅材料以打擊别人。 宋 蘇轼 《與鄭靖老書》之四:“某見 張君俞 ,乃始知公中間亦為小人所捃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窦群》:“ 羣 等怨,遂捃摭 吉甫 陰事告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捃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拆解和古籍用法來理解:

  1. 字義解析

    • “捃”(jùn):意為拾取、收集,如“捃拾”表示采集或收集材料。
    • “摭”(zhí):同“拾取”,如“采摭”指搜集、摘錄。兩字連用屬于同義複合詞,強調“收集、摘取”的動作。
  2. 古籍用法
    在古漢語中,“捃摭”多指有選擇地收集材料或文獻,例如在編纂書籍時摘錄相關内容。如《漢書·刑法志》有“捃摭遺文”,即指從舊籍中輯錄散佚的條文。此外,它也可引申為對他人言論或行為的挑剔、指摘,帶有一定貶義。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極少使用,多見于學術或文學性較強的文本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傾向(中性收集或貶義挑剔)。

建議:若您遇到該詞的具體出處(如古文、論文),可進一步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準地分析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捃摭的意思

捃摭(jùn zhuó)是一個古代漢字,具有“收集;選取;摘錄”的意思。它代表了對信息、知識、經驗等進行收集和篩選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捃摭的部首是手(扌)和攵(方)組成的,它們分别位于捃和摭的左邊。捃的筆畫數為5,而摭的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捃摭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古代字典中,它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時期。

在繁體字中,捃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捃和摭都有不同的變體。捃在古代有四種寫法,而摭在古代有三種寫法。

例如,捃的古代寫法包括“勻”、“軍”、“匠”和“冘”;摭的古代寫法包括“執”、“窒”和“扺”。

例句

1. 他在圖書館捃摭了大量的參考資料。

2. 這本書是作者多年來捃摭的經驗之集。

組詞

1. 捃選(jùn xuǎn):挑選;篩選。

2. 捃采(jùn cǎi):收集并采用;引用。

3. 捃集(jùn jí):聚集;集中。

近義詞

1. 篩選(shāi xuǎn):從衆多中進行挑選。

2. 收集(shōu jí):積累;搜集。

反義詞

放棄、丢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