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枹的意思、鳴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枹的解釋

擊鼓;鳴鼓。 唐 柳宗元 《答劉連州邦字》詩:“負弩啼寒狖,鳴枹驚夜狵。”集注引 韓醇 曰:“枹,擊鼓杖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íng bāo(“枹”通“桴”),其核心含義是擊鼓 或鳴鼓。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鳴枹”指通過敲擊鼓杖(枹)使鼓發出聲響的動作,常用于古代戰争、儀式或警示場景中。其中“枹”指擊鼓的木槌。

  2. 文學引證
    唐代柳宗元在《答劉連州邦字》詩中寫道:“負弩啼寒狖,鳴枹驚夜狵。”此處的“鳴枹”描繪了擊鼓聲驚動夜晚野獸的場景,側面體現鼓聲的震懾力。

  3. 延伸理解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詩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意象常與軍事行動、儀式感或緊張氛圍相關聯,例如古代軍隊以擊鼓為進攻信號。

由于當前可參考的權威資料有限,以上解釋主要基于古典文獻的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枹》的意思

《鳴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彈奏古代樂器琴或瑟時發出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枹》由部首鳥和林組成,鳥為首部,林為尾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6劃。

來源和繁體

《鳴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兒童讀物《千家詩》中,用于描述琴聲和瑟聲。在繁體漢字中,《鳴枹》的寫法為「鳴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字形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鳴枹》,它的古代寫法為「鳴枹」。

例句

1. 他輕輕地鳴枹彈奏着古琴,音色悠揚,引人入勝。

2. 晚上,彈奏者手中的鳴枹聲透過寂靜的夜空飄蕩。

組詞

1. 鳴琴:指彈奏琴時發出的聲音。

2. 枹木:指制作樂器的木料。

近義詞

1. 鳴瑟:指彈奏瑟時發出的聲音。

2. 鳴笛:指吹奏笛子時發出的聲音。

反義詞

靜默:指沒有聲音,寂靜無聲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