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恺悌的意思、恺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恺悌的解釋

亦作“ 愷弟 ”。和樂平易。《左傳·僖公十二年》:“《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 杜預 注:“愷,樂也;悌,易也。”《漢書·張禹傳》:“ 宣 為人恭儉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異行。” 宋 蘇轍 《颍濱遺老傳下》:“愷弟之政,後世稱焉。” 明 無名氏 《白兔記·見兒》:“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見發福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恺悌”是漢語中形容人性格和善、平易近人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層:

一、詞義解析 “恺”本義為安樂、和樂,《漢語大詞典》釋為“溫和歡悅”;“悌”指敬愛兄長,引申為謙遜仁厚。二字連用形成互文關系,強調内外兼具的溫良品性,多用于描述君子風範(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

二、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旱麓》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漢代鄭玄注:“恺,樂也;悌,易也。”指統治者應具備使民衆安樂的政治德行(來源:《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影印本)。唐代張說《送田郎中從魏大夫北征序》中“恺悌之賓,智勇之吏”,則拓展為對文武官員的道德要求。

三、語義演變 現代語境中,“恺悌”保留古義的同時,衍生出“親民務實”的當代解讀,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釋為“态度和藹可親,容易接近”(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在《左傳·僖公十二年》記載的“恺悌君子,神所勞矣”中,更賦予其道德完滿者受天佑護的哲學意涵(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恺悌”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kǎi tì,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基本釋義

  1. 和樂平易:形容性格溫和、待人親切,常用來贊美君子的品德。

    • 例如:《左傳·僖公十二年》中提到“恺悌君子,神所勞矣”,意為和善的君子會得到神的眷顧。
    • 郭沫若在《蘇聯紀行》中描述人物“慈祥恺悌”,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2. 兄弟友愛:部分典籍中強調兄弟之間的和睦關系,如“恺”代表友愛,“悌”指順從兄長。


詞源與出處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經典用例,可參考《左傳》《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谙行巴不得跋扈冰蝕朝音雌蜂錯列大茂山凋訛诋讪段太尉逸事狀鳳勒風前殘燭風勸瘋儍稿壤格林尼治寒氣刺骨豪制合口恨嫌厚此薄彼黃老術狐步舞箭衣謹閑爵邑開足馬力壸闱兩心綠女紅男妙響磨砻木榻糯粟排折跑起來僻小千鈞起溲卻塵褥趣役肉丁铩羽而歸沈雜水浄鵝飛説念死乞白賴泰嶽山踏踘堂簾檀妝條鳎同心合膽頭裡托理炜煌文戰恓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