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luo river] 中國南部湖南省北部的一條河。東源出于江西省修水縣境,西源出于湖南省平江縣境,流經汨羅縣,在湘陰縣入洞庭湖
遂自投汨羅以死。——《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汨羅江是中國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的支流,發源于湖南省平江縣東北部,經汨羅市至湘陰縣彙入洞庭湖。其名稱"汨"字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水流迅疾貌",《說文解字》解作"汨,水流也",結合"羅"字指代古羅子國地域,得名汨羅江。
該江全長253公裡,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裡,主要支流包括昌江河、羅水等。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其河道特征表現為中上遊多峽谷急流,下遊形成沖積平原,是湘北地區重要農業灌溉水源。
汨羅江因屈原投江事件聞名于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明确記載"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曆代文人作品中屢見引用,如唐代柳宗元《汨羅遇風》中"南來不作楚臣悲",宋代蘇轼《屈原塔》中"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等,使其成為中華文化中忠貞精神的象征符號。
《水經注》卷三十八載:"汨水西流,經羅縣北,謂之汨羅江",印證其地理沿革。現代考古發現,江畔屈子祠存有明清時期碑刻12方,其中清同治年間《重修屈子祠記》詳載祭祀儀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汨羅江是位于中國湖南省東北部的一條河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地理特征 汨羅江發源于江西省修水縣幕阜山黃龍山梨樹埚,全長253公裡,流域面積5543平方公裡,分南北兩支:南支為汨水(主源),北支為羅水,在汨羅市屈譚彙合後稱汨羅江,最終注入洞庭湖。
2. 名稱由來 據《史記》集解記載,“汨水在羅,故曰汨羅”,因河流經古羅國地域而得名。
3. 曆史與文化意義 汨羅江因屈原投江而聞名。公元前278年,楚國詩人屈原因救國無望,在汨羅江下遊的河泊潭(又稱屈潭)懷沙自沉。此後衍生出端午節賽龍舟、食粽等習俗,江畔現存屈原墓、屈子祠等紀念遺址。
4. 自然與人文景觀 江畔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包含玉笥山(屈原流放時居住地)、河泊潭等曆史地标。民間傳說稱屈原投江後遺體逆流30裡,形成“江水倒流”的奇談。
5. 其他信息 汨羅江在《水經注》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其水文特征與屈原精神深度關聯,被視作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拼音為“mì luó jiāng”,屬湘江支流。
更多細節來源:(搜狗百科)、(汨羅市政府網)、(澎湃新聞)等。
安營紮寨白毫光北洋海軍采香泾拆錢朝天馄饨楚琛觸目傷懷刺舟大哄大嗡丹青不渝淡豔倒黴德川家康定期存款恩愛法羅群島煩穢反訴梵言鳳巢诟悖蠱蠹還周鴻鳥砉剨黃金約宦贶蹇蹇尖快嘉則雞槟積官疾毀繼卿僦載據理力争軍标良圖龍虎孊嫚抿笑内妾釀花秋練磲椀賽口三湘生死線沈然雙井肅聽圖贊網兜王略違利赴名渥摯五色書武運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