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軍的意思、北洋海軍的詳細解釋
北洋海軍的解釋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軍。1874年清政府籌劃海防。次年命李鴻章督辦海防,開辦水師學堂,購置外國軍艦,修築旅順和威海衛軍港。1885年設立海軍衙門。1888年制定《北洋海軍章程》,編成北洋海軍。計有大小軍艦二十五艘,官兵四千餘人。中日甲午戰争中,北洋海軍覆滅。
詞語分解
- 北洋的解釋 清代指遼甯、河北、山東一帶 詳細解釋.指 渤海 、 黃海 區域。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今自 二浙 至 登州 與 密州 ,皆由 北洋 ,水極險惡。”. 清 末指 奉天 今 遼甯省 、 直隸
- 海軍的解釋 一個國家海上作戰的全部軍事組織,包括造船廠、修船廠、基地、人員、船隻、辦公機構及軍官詳細解釋在海上作戰的軍隊。現代海軍通常由水面艦艇、潛水艇、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各兵種及各種專業部隊組成。别于陸
網絡擴展解釋
北洋海軍是清朝末期創建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其發展曆程和曆史意義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闡述:
1.基本定義與成立背景
北洋海軍(又稱北洋水師)是清政府于1888年正式成立的近代化海軍艦隊,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導創建。其組建背景與19世紀中後期列強侵略密切相關,尤其是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和中法戰争(1884年)的刺激,促使清政府加強海防建設。
2.規模與實力
- 裝備:艦隊主要軍艦25艘,輔助艦船80餘艘,包括從德國、英國購置的“定遠”“鎮遠”等鐵甲艦,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按《美國海軍年鑒》排名)。
- 官兵:編制約4000人,設有提督(丁汝昌)、總兵等職,并聘用英國教官琅威理等外籍顧問。
3.重要事件與問題
- 撤旗事件:1890年因總教習琅威理與右翼總兵劉步蟾關于指揮權的沖突,導緻琅威理辭職,暴露了内部管理混亂和權責不清的問題。
- 經費困境:海軍經費被挪用于頤和園修建,且1891年後因戶部限制撥款,艦船更新停滞,逐漸落後于日本聯合艦隊。
4.覆滅與影響
- 甲午戰争: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争中,北洋海軍于黃海海戰受創,最終在威海衛戰役全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等将領殉國。
- 曆史評價:北洋海軍的失敗被視為中國近代化嘗試的縮影,反映了清廷腐敗、制度缺陷和戰略失誤,同時也推動了後續軍事改革的反思。
5.章程與制度
1888年頒布的《北洋海軍章程》是中國首部近代海軍規範,明确了艦隊編制、軍銜等級和訓練标準,但實際執行中因官僚體系僵化未能充分發揮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或人物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9)。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洋海軍是指中國清朝時期的海軍力量。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含義】
北洋海軍指的是清朝時期成立的主要海軍力量,駐紮在北洋(即今天的天津附近)。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現代化的海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北洋海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北(一丨丶)洋(宀⺍冫)海(氵雲)軍(冖冂冋冎)
【來源】
北洋海軍的詞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當時清政府為了強化自己的海上防禦力量,成立了這支海軍。
【繁體】
北洋海軍(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北洋海軍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我們很難給出準确的答案。因為這個詞的使用發展在近代,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北洋海軍在中國近代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組詞】
北洋艦隊、北洋海軍學堂、北洋船塢、北洋海軍軍官
【近義詞】
北洋艦隊、北洋水師
【反義詞】
南洋海軍、中國陸軍
這些就是關于北洋海軍的相關信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