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e] 常用于譴責或因痛苦而呼喊
我倒黴!我無希望了
亦作“ 倒楣 ”。亦作“ 倒痗 ”。遇事不利;遭遇不好。《老殘遊記》第十五回:“ 翠環 道:‘可不是呢,大約就是我這個倒痗的人,一捲鋪蓋害了 鐵爺 許多好東西都毀掉了。’” 魯迅 《花邊文學·清明時節》:“他掘開 宋 陵,要把人骨和豬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 宋 室倒楣。” 茅盾 《子夜》八:“别項生意碰到開火就該倒楣,做公債卻是例外。” 老舍 《龍須溝》第三幕:“我是得躲開這塊倒黴的地方!” 巴金 《家》八:“多半又要檢查仇貨了,不曉得該哪一家鋪子倒黴?”
“倒黴”是一個漢語常用詞,詳細解釋如下:
指遭遇不順利、運氣不好或陷入不良狀況,常用于形容健康、命運或前途受挫的情形。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源自明代科舉制度:
類型 | 詞語 | 差異說明 |
---|---|---|
近義詞 | 晦氣、倒運 | 側重意外不順(如:晦氣纏身) |
糟糕、災禍 | 強調後果嚴重(如:遭遇災禍) | |
反義詞 | 幸運、走運 | 直接對立(如:幸運中獎) |
民間常将“倒黴”與“水逆”等現代概念關聯,但需注意:“倒黴”更側重結果描述,而非占星術語。
“倒黴”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不幸或遭遇不順利的事情。當一個人遇到了許多不幸的事情,我們就可以說他倒黴。
“倒黴”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倒”和“黴”。其中,“倒”是指物倒下或颠倒,“黴”是指發黴。兩個字都是由“土”部首構成。
“倒”的筆畫數為8畫,“黴”的筆畫數為12畫。
“倒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熹的《陽明詩稿·雜占》一文中,用來形容厄運降臨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倒黴”保持了原本的寫法,沒有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有一種叫做篆字的字體,也有“倒黴”這個詞的寫法。但是,篆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較大的差别,無法直接對應。
1. 我今天真是倒黴透了,一連串的倒黴事情接連發生。
2. 他最近一直倒黴,不管做什麼都不順利。
倒黴的相關組詞有:倒黴鬼、倒黴蛋。
近義詞:倒楣、倒運。
反義詞:幸運、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