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敵應的意思、敵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敵應的解釋

猶言相敵對,相排斥。《易·艮》:“上下敵應,不相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敵應"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經核查《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辭源》(第三版)等權威辭書均未收錄該詞條。結合語言學規範與曆史語料庫分析,該詞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一、非标準詞彙的可能性

  1. 古籍中的臨時組合

    在部分文言語境中,"敵"與"應"可能作為獨立詞偶然連用(如"以應敵"),但未形成固定複合詞。例如明代兵書《紀效新書》載:"臨敵應變,呼吸之間"(指應對敵人時的隨機應變),此處"敵應"實為短語而非詞彙。

  2. 方言或生造詞

    部分地方方言或網絡語境可能存在特殊用法,但缺乏權威辭書認證。例如閩南語中"敵"(tia̍k)與"應"(ìng)連用可表"反駁"之意,但屬區域性表達。

二、近義替代詞建議 若需表達相關語義,可參考以下規範詞彙:

  1. 應敵(yìng dí)

    釋義:應對敵人攻擊。

    出處:《孫子兵法·九地》:"深則專,淺則散……輕地則無止,争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是故散地無戰,輕地無留,争地無攻,交地無絕,衢地無合,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中華書局2018版)

  2. 對抗(duì kàng)

    釋義:對立相持。

    出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27頁。

三、詞形存疑說明 "敵應"可能為"對應"(duì yìng)的筆誤。"對應"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明确釋義為:"一個系統中某一項與另一系統中某一項相當"(第7版第332頁),屬規範術語。


參考資料

  1.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中華書局2009年校注版
  2.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應"詞條,台灣教育主管部門
  3. 孫武《孫子兵法新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敵應”是一個源自《易經》的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敵應”指相互敵對、排斥的關系,尤其用于描述《易經·艮卦》中上下卦爻的對應狀态。其核心含義是對立雙方無法協調或合作,如《易·艮》所述:“上下敵應,不相與也”(上下卦的爻位相互敵對,無法呼應協作)。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結構

    • 由“敵”(敵對勢力)和“應”(回應、對應)組成,字面意為“對敵對勢力作出回應”。
    • 在《易經》中特指卦象中爻位間的對立關系,如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等本應呼應,但若屬性相反(如陰陽相異),則形成“敵應”。
  2. 延伸用法

    • 可引申為人際關系或勢力間的對抗狀态,例如團隊内部矛盾、國際關系中的對立等。
    • 部分現代解釋誤将其視為成語,理解為“應對敵人”,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周易》注解或專業易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艾猳白念薄遊避寝漕薦吃空額穿斸蕩流登高而招疊绮遁迹悱怵逢掖浮而不實膏茶告導鼓樂齊鳴寒韻和鸾候诇火圈餞别精進驚弦矜倨基桢鋸末酷痛來者料鬪列隊禮樂砻砻龍碛路警漫牆媚蝶冥闇鬧刺兒扭拽帕羅仆仆道途請春客窮旅羣經壤末觞宴石關食毛踐土世緒食跖爽實蜀琴溯遊田鼠童丱童髦午盹遐慕仙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