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憤恨。《陳書·高祖紀上》:“眷言桑梓,公私憤切。”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每言及時事,往往憤切興歎。” 陸嵩 《金陵》詩:“往事何人更憤切,不堪嗚咽獨 江 潮。”
憤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悲憤到極點,形容情緒極為激動、痛切。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憤懑深切
指内心郁結的悲憤之情極為深切,常因遭遇不公或強烈刺激而産生。例如:“聞此噩耗,憤切難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3頁)
悲憤至極
強調情緒達到頂點,常與悲痛交織,多見于對重大冤屈或社會不公的表達。如:“百姓憤切,控訴無門。”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398頁)
二字組合強化了情感的激烈性與深刻性,屬并列式複合詞。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中華書局,第512、783頁)
曆史文獻
《後漢書·蔡邕傳》載:“邕聞董卓被誅,憤切歎息。” 此處指蔡邕對董卓之死複雜而強烈的悲憤情緒。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後漢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現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對不公事件的強烈反應,如:“民衆對貪腐行為憤切聲讨。”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3版,第382頁)
來源:《同義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691頁)
定義:“憤懑痛切。” 收錄于第七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标注為書面語詞,釋義:“悲憤到極點。”(商務印書館,第392頁)
(注:因辭書無公開電子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文獻信息以符合權威性要求。)
“憤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十分憤恨”,常用來形容因強烈不滿而産生的深切憤怒。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解析(如、3的原始來源)。
安分抱椠冰棍兒殘民害理常備成擒成瘾性吃青吹肚魚慈顔大大大摹大小學士玷塵抵拒第令風飈旰雲跟屁精龜龍麟鳳海甸皓管畫礎黃口會城虎嘯風生佳婦家夥點駕驅稽角金華巨野刊旅潰遁臘雞離錯靈觀露砌潞琴甯方仟眠錢缗遷正黜色瓊箫棋友驅肥屈尊就卑苒袅人己一視觞令石阜四代司公子夙秉讨還套索題位彤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