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迷而知反的意思、迷而知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迷而知反的解釋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三國志·魏志·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晉 桓玄 《與遠法師書》:“迷而知反,去道不遠,可不三思。”亦作“ 迷而知返 ”。《宋書·二兇傳·元兇劭》:“所以淹霆緩電者,猶冀弟迷而知返耳。”《南齊書·魚複侯子響傳》:“但韔矢倒戈,歸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迷而知反"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人在迷失方向或誤入歧途後,能夠及時醒悟并回歸正途。它蘊含着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改過自新的積極意義。

一、 詞義解析

  1. 字面意義:

    • 迷: 指迷失道路、方向,引申為迷惑、困惑、誤入歧途、犯錯。
    • 而: 連詞,表示承接關系,相當于“就”、“便”。
    • 知: 知道、認識到、醒悟。
    • 反: 通“返”,返回、回頭、回歸。
    • 因此,字面意思就是:迷失了方向(或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到錯誤并返回(正道)。
  2. 引申義與比喻義:

    • 這個成語主要取其比喻意義。它強調的是一種自我認知、悔悟和改正錯誤的能力與行為。
    • 它比喻人在思想、行為上偏離了正确的方向或犯了錯誤後,能夠及時醒悟,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并主動改正,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來。
    • 核心價值在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二、 出處與典故

“迷而知反”最早見于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在《魏書·袁術傳》中,裴松之注引《吳書》記載了孫策寫給袁術的一封信,信中提到:

“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這句話的背景是孫策勸誡袁術不要僭越稱帝(袁術後來确實稱帝并迅速敗亡)。孫策的意思是:如果你(袁術)現在迷失了(稱帝的野心)但能及時醒悟回頭(放棄稱帝),尚且可以避免災禍。 這清晰地體現了成語“迷而知反”的核心含義——犯錯後及時醒悟并改正,可以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三、 用法與意義

四、 權威辭書釋義

五、 現代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迷而知反”及其更常用的同義形式“迷途知返”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迷而知反”是一個蘊含深刻智慧的成語,它生動地描繪了人類自我修正的能力,強調了認識錯誤并主動改正的積極人生态度,具有永恒的教育和啟示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迷而知反”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迷路後知道返回,比喻人在犯錯後能及時醒悟并改正。該詞強調自我覺察與糾錯能力,含褒義。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袁術傳》:“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晉代桓玄《與遠法師書》和《宋書》《南齊書》中也有類似用法,如“迷而知返,去道不遠”。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特點
屬偏正式結構,多作謂語或賓語。例如:“他雖曾誤入歧途,但迷而知反,最終回歸正途。”

提示:該成語適用于勸誡或評價知錯能改的行為,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百種把細輩旅邊韶嬾飙掃布宣彩色照片參陳初官詞筆翠竹寸禀措意殂歾大婁山脈道藩盜名釣語堕突反接風矩恭恪廣屋過風蟥蛢徽墨渾噩警戒線競買金檻祭玉擊征捐背鶌鸼軍市聯繫群衆離群索居龍仙芝祿料馬曹馬屁美氣内外親能聲偶犯偏駮佥諧跂蹻青少年起音泉客叡智世學收陰死籍通風報信罔罔獻酬宵錦小沙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