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杪春的意思、杪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杪春的解釋

暮春。 唐 李端 《送友人遊江東》詩:“ 江 上花開盡,南行見杪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杪春指春季的末尾階段,即農曆三月的暮春時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時間與字義

“杪”本義為樹枝的細梢,引申指末尾、末端(《漢語大詞典》)。故“杪春”即春季的最後一段時期,相當于農曆三月,此時春色将盡,夏意漸萌。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櫻桃花下歎白發》中“杪春風景麗”即描繪暮春景象。

二、物候特征

杪春時節具有鮮明的自然特征:

  1. 春色闌珊:百花漸謝,柳絮紛飛(《淮南子·時則訓》載“季春之月…萍始生”)。
  2. 氣溫轉暖:寒潮消退,降水增多,農事活動繁忙(《禮記·月令》記“季春之月…時雨将降”)。
  3. 夏意初顯:櫻桃成熟、蛙鳴初聞等物候标志夏之臨近(《逸周書·時訓解》稱“清明之日萍始生…谷雨之日桐始華”)。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學中,杪春常承載時光流逝的感懷:


權威參考資料:

  1. 字義溯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2. 物候記載:《淮南子·時則訓》,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農時文獻:《禮記·月令》,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詩歌例證:《全唐詩》白居易卷,中華書局;《清真集校注》,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杪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字義拆分

因此,“杪春”字面意為“春季的末尾”,即暮春。

2.時間範圍

傳統農曆将春季分為三個階段:

“杪春”即對應農曆三月,陽曆約在四月前後。

3.文學與用法

在詩詞中,“杪春”常用來描繪春末的景色與意境。例如唐代詩人李端在《送友人遊江東》中寫道:“江上花開盡,南行見杪春”,通過“杪春”傳遞出春光将逝、初夏将至的時令感。

“杪春”是春季的最後階段,兼具時間與文學意象的雙重含義。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代文學作品或相關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靶台北山羊璧羽補衲不穣財實側刀寸步千裡麤色丹爐敦適岪岪婦幼衛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海陵倉海戰豪羊黑暗地獄花韻狐埋狐搰虎膺見哀揭借靜慧黅霄寄生香酒甕攫齧拘局課效犂犋鹿洞淪翳馬踩車馬容門到戶説面皮缗錢民治墨刻目無流視南維千層糕氣湊妻夫麒閣起冠秦皇島市求親靠友神監申請書蝕本生意水澤四肢百骸踏籋堂簿逃飏憸夫小格式校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