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軍時乘馬居前以壯軍容的軍官。《南史·梁邵陵攜王綸傳》:“﹝ 蕭綸 ﹞恒遣心腹馬容 戴子高 、 戴瓜 、 李撤 、 趙智英 等於路尋目 智通 ,於 白馬巷 逢之,以槊刺之,刃出於背。”《陳書·始興王叔陵傳》:“ 叔陵 部下,多棄甲潰散, 摩訶 馬容 陳智深 迎刺 叔陵 。”《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軍行,擇便於鞍馬、軀幹壯偉者,乘馬居前,以壯軍容,謂之馬容。”
“馬容”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 軍事職務(主流解釋) 指古代行軍時乘馬居前、以壯大軍容的軍官。這一含義在、、、等多個權威來源中被一緻提及。例如《資治通鑒》胡三省注提到,需選擇擅長騎術且體魄強健者擔任此職,通過騎馬列隊展示軍隊威嚴。
2. 形容容貌丑陋(少數解釋) 僅提到該詞可比喻容貌丑陋,源于“馬臉難看”的傳說。但其他文獻均未支持此用法,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語境下的衍生義或誤傳。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涉及文學或曆史場景,可結合《資治通鑒》等古籍背景進一步分析。
《馬容》是一個漢語詞語,一般用于形容人的相貌或者形象。
《馬容》由兩個部首組成:馬(馬字旁)和⻊(丿字底),總共五筆。
《馬容》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讙集》中,用來描述人的容貌像馬一樣高傲雄壯。
《馬容》的繁體字為馬容。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候的《馬容》寫作馬容。
他的馬容英武而高貴。
馬頭、馬尾、馬腳、馬力、馬車。
馬相、馬貌、馬姿。
牛容、羊容、鳥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