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critically ill;be terminally ill] 病勢危急
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乃至綿惙已極。——清· 袁枚《祭妹文》
亦作“ 綿綴 ”。亦作“緜惙”。謂病情沉重,氣息僅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劉尹 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朱元亭 一子病瘵,緜惙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
“綿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病勢危急、生命垂危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綿惙”指病情嚴重,氣息微弱,生命垂危。例如:
詞義演變
“綿”本義為絲綿(),引申為“綿延、微弱”;“惙”意為憂愁、疲弱。二者結合後,形容病勢如絲般綿延不絕,逐漸衰弱至危急狀态。
文獻用例
該詞權威性釋義主要來自古籍及辭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醫學描述一般用“病危”等更直接的表達。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核實。
《綿惙》(miántu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溫柔、柔軟。
《綿惙》的部首是“纟”,筆畫總數為10。
《綿惙》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綿”是以“纟”為偏旁,表示與紡織品有關,意為柔軟、細長;而“惙”是以“忄”為偏旁,表示與心理感情有關,意為迷茫、哀愁。
《綿惙》的繁體字為「綿惙」。
在古代寫法中,漢字《綿惙》的部分古字變體可以使用「緜惙」。
1. 她的聲音輕柔綿惙,讓人心生憐愛。
2. 他的話語充滿了綿惙的情感,令人動容。
溫柔、柔和、柔媚、細膩
溫柔、柔軟、柔和、柔媚
剛硬、粗糙、嚴厲、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