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惙的意思、綿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惙的解釋

[be critically ill;be terminally ill] 病勢危急

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乃至綿惙已極。——清· 袁枚《祭妹文》

詳細解釋

亦作“ 綿綴 ”。亦作“緜惙”。謂病情沉重,氣息僅存。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劉尹 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唐 白行簡 《李娃傳》:“絶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綿綴移時,合肆之人共傷歎而互飼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朱元亭 一子病瘵,緜惙時,呻吟自語曰:‘是尚欠我十九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惙(mián chu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文言文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含義指病勢危重、氣息微弱而接近死亡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病危将絕

    指病人氣息奄奄、生命垂危的狀态。《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謂病勢危殆,氣息微弱。” 如《魏書·獻文六王傳》:“叔父遘疾綿惙,未任奔喪。”此處描述病情危急無法行動。

  2. 綿延微弱

    “綿”取“連續微弱”之意,“惙”通“辍”,意為氣息斷續、将停未停。《古代漢語詞典》釋“惙”為“疲乏;氣短”,二字組合強調生命力衰竭的持續過程。


二、語義演變與構詞分析


三、權威文獻例證

  1. 《三國志·華佗傳》

    “佗曰:‘病者綿惙,當及生時療之。’”描述患者瀕危,需緊急救治。

  2.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

    “病至綿惙,則惟參苓之是求。”以醫藥挽救危病,喻指學術衰微時亟需補救。


四、現代使用與注意事項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見于:


主要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綿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病勢危急、生命垂危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綿惙”指病情嚴重,氣息微弱,生命垂危。例如: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義演變
    “綿”本義為絲綿(),引申為“綿延、微弱”;“惙”意為憂愁、疲弱。二者結合後,形容病勢如絲般綿延不絕,逐漸衰弱至危急狀态。

  2. 文獻用例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
    • 唐·白行簡《李娃傳》中描述病者“綿綴移時”,指病情持續惡化。

三、近義詞與語境

四、注意事項

該詞權威性釋義主要來自古籍及辭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醫學描述一般用“病危”等更直接的表達。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核實。

别人正在浏覽...

鄙器不周風禅庭撮擁谛料兜率天堕睫防守夫遂瓜渎谷伯雇客豪忮黑鵶鵶合金鋼狠赳赳紅蓼畫圈胡鱅簡斥講論間量,間量兒介弟鷑鸠鲸波鼍浪驚才風逸酒權鵾鲸勞動強化廉鄙燎疱李門靈幻臨終關懷露暴録第綠油油眄視衾裯不掩旗旆肉冠散發食例市邑樹杈水性楊花死不悔改隨時太煞湯熨鐵圍城頹雲托質罔民閑達相國寺鮮光小窗小宰羊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