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乩的意思、扶乩的詳細解釋
扶乩的解釋
一種迷信活動。扶,指扶架子;乩,謂蔔以問疑。術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頂部懸錐下垂。架放在沙盤上,由兩人各以食指分扶橫木兩端,依法請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畫成文字,作為神的啟示,或與人唱和,或示人吉兇,或與人處方。舊時民間常于農曆正月十五夜迎 紫姑 扶乩。《紅樓夢》第九四回:“我在南邊聞 妙玉 能扶乩,何不煩他問一問?” 清 昭槤 《嘯亭續錄·彭氏科目之盛》:“餘素惡扶乩之事,以為假鬼神以惑衆。” 魯迅 《花邊文學·偶感》:“五四時代, 陳大齊 先生曾作論揭發過扶乩的騙人,隔了十六年, 白同 先生卻用碟子證明了扶乩的合理,這真叫人從那裡說起。”
詞語分解
- 扶的解釋 扶 ú 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攙扶。扶正。扶老攜幼。 幫助,援助:扶養。扶植。扶危濟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發扶手。 姓。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乩的解釋 乩 ī 占卜問疑:扶乩(一種迷信活動。亦稱“扶箕”)。 筆畫數:; 部首:乙;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扶乩”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民間占卜活動,又稱扶箕、扶鸾、降筆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定義
正确讀音為fú jī(“扶”第二聲,“乩”陰平)。其核心是通過特定工具(如丁字形木架或竹籤)在沙盤上書寫文字,信徒認為這是神靈的啟示,用于占卜吉兇、解答疑問或與神明溝通。
二、操作方式
- 工具:使用丁字形木架(乩架),下垂錐狀乩筆,置于沙盤(乩盤)上方。
- 參與者:通常由兩人扶架,稱為“鸾生”或“乩身”,被認為可被神明附體。
- 過程:通過儀式請神後,乩筆在沙盤上劃出符號或文字,解讀為神谕。
三、曆史與文化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占卜問神傳統,宋元時期因士子用于科舉占卜(如預測試題、排名)而流行。
- 發展:清末與民間信仰結合,宗教化趨勢明顯;民國時期被斥為迷信,逐漸衰落。
- 文學記載:《紅樓夢》第九十回提及扶乩,反映其在古代社會的影響。
四、其他要點
- 字形解析:“乩”由“蔔”(占卜)和“乙”(彎曲工具)構成,象征占卜動作。
- 現狀:現于廣東、香港、台灣等地仍有保留,但争議較大。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文化背景,可查看漢典、百科類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扶極》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占卜的一種方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一個部首為“扌” ,表示手;另一個部首為“極” ,表示魚的孔。《扶喜》是出自於《尚書·堯典》中的記載,其意義是借助沉睡中的神靈來進行問卜。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寫作「扶極」。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如:《萬曆正字通》中將“扶”寫作“撫”,意味著撫心靈;極則寫作“亟”,其意為迫切、急迫。例句:在我國的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扶極》的記載。該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扶極法、扶極占卜等。至於它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可能因上下文而有所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