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比至的意思、比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比至的解釋

及至;到。《禮記·雜記下》:“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國,以夫人之禮行。”《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 比至 楚 ,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舊唐書·忠義傳下·顔杲卿》:“ 祿山 怒甚,令縛於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解之,比至氣絶,大駡不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比至酒散, 謝翁 見茶酒如此參前失後,心中不喜。” 清 譚獻 《<複堂詞錄>序》:“自 李太白 創詞調,比至 宋 初,慢詞尚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比至”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籍和特定語境中仍可見到。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核心用法:

一、 表示時間關系:等到……的時候

這是“比至”最常見的用法,強調從某一時間點或事件開始,到另一時間點或事件發生所經曆的過程,最終抵達或達到後者。含有“及至”、“等到”、“抵達之時”的意思。

二、 表示空間關系:及至、到達(某地)

這種用法相對較少,更側重于空間上的抵達,相當于“到達”、“抵達”。

總結與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 在解釋介詞“比”時,明确指出其有“及,等到”的義項,并列舉了“比至”作為例證短語,釋義為“等到……的時候”。這是對“比至”時間用法最權威的詞典解釋。
  2. 《古漢語虛詞》(楊伯峻著,中華書局,1981年): 在論述介詞“比”時,同樣指出其可表“及也”,即“等到”的意思,并引用了包含“比至”的例句(如《史記》用例),說明其表示時間推移至某一點。
  3.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00年): 在“比”字條下,列有“及,等到”的義項,并注明常用于“比及”、“比至”等複合詞中。該字典是古漢語學習的權威工具書。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4年): “比至”詞條明确釋義為“及至;等到”。這是大型曆時性語文詞典的權威釋義。
  5. 經典古籍用例(如《史記》、《左傳》、《聊齋志異》等): 這些傳世文獻中的實際用例是理解“比至”意義和用法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語料依據,證明了該詞在古代漢語中的實際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

“比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及至;到”,主要用于表示時間或程度的到達。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等到……的時候”或“到達某個時間點/程度”,常用于描述事件發展的階段性結果。例如《史記·陳涉世家》中“比至陳,車六七百乘”即表示“到達陳地時,已有數百輛戰車”。

  2. 延伸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示“連帶”“假使”等含義,但較為少見。


二、文獻出處與例句

  1. 經典古籍

    • 《禮記·雜記下》:“夫人比至于其國,以夫人之禮行。”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比至楚,與十九人論議,十九人皆服。”
  2. 詩詞作品
    唐代崔國輔《古意二首》中“比至狂夫還,看看幾花發”,以及宋代邵雍詩句“比至春初已數番”,均以“比至”引出時間推移後的結果。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中的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赑風不時之須慚恥場囿朝部酬獻厝火積薪膽壯氣粗地方戲遁迹黃冠浮費夫須改絃轍戆士幹卿底事高低潮箇把宮莊鬼功海旁昊天呴俞華語揮澣徽績江練饑乏徑駿鲸鐘軍禁看門狗括辣辣冷古丁淩轹禮相詈語卵用雞毛蛋蛋子内鑒拟象女科抛置配禦仁誨深功深志市朝師工鲐叟貪豎貼鈔鼍憤龍愁脫根枉擔虛名望秩文敏綫抽傀儡相距廂藍旗歙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