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蒼天。昊,元氣博大貌。《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原夫圖籙之見,迺昊天休命。”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嗚呼,昊天難測,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節的天空。《爾雅·釋天》:“夏為昊天。” 郭璞 注:“言氣皓旰。”《詩·王風·黍離》“悠悠蒼天” 孔穎達 疏引今文《尚書》 歐陽生 說:“春曰昊天。” 唐 杜甫 《北征》詩:“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訓》:“西方曰昊天。” 高誘 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昊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具體釋義如下:
字面含義
引申含義
神話與信仰中的至高神
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昊天上帝”是至高主宰神,被視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秩序維護者,其地位相當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
哲學與文學意象
“昊天”常用于取名,寓意胸襟開闊、志向高遠,寄托了對個人未來功成名就、幸福安康的期許。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文化解析,可參考《爾雅》《詩經》等文獻或權威百科資料。
昊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昊和天。
昊的拆分部首是日,筆畫數為7。它通常作為姓氏在人名中出現。昊天中的昊意為遼闊、廣大。
天的拆分部首是大,筆畫數為4。它在漢字中代表着天空、天氣、天堂等含義。
昊天一詞源自古代中國文化,最早出現于《周易》一書中,代表着遼闊無邊、氣象萬千的天空。它也被用來形容人物的威嚴和大氣。
在繁體字中,昊天的寫法是「昊天」,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簡化字,筆畫較複雜。昊的古時寫法為「曷」,天的古時寫法為「靑」。
例句:
1. 昊天烈火燃燒着大地。
2. 他舉着昊天之力,征服了整個世界。
一些與昊天相關的詞語:
1. 昊天宇宙:指廣闊無垠的宇宙天空。
2. 昊天大地:指廣袤無垠的大地天空。
3. 昊天雷電:指叱咤風雲的雷電天氣。
昊天的近義詞為:廣袤、遼闊、無垠。
昊天的反義詞為:局限、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