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蒼天。昊,元氣博大貌。《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原夫圖籙之見,迺昊天休命。”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嗚呼,昊天難測,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節的天空。《爾雅·釋天》:“夏為昊天。” 郭璞 注:“言氣皓旰。”《詩·王風·黍離》“悠悠蒼天” 孔穎達 疏引今文《尚書》 歐陽生 說:“春曰昊天。” 唐 杜甫 《北征》詩:“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訓》:“西方曰昊天。” 高誘 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昊天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昊天”是漢語複合詞,由“昊”與“天”組成。《漢語大詞典》中“昊”本義為“廣大無邊際”,如《詩經·小雅·蓼莪》雲:“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處“昊天”指蒼天,比喻恩情深厚難以回報。而“天”在古漢語中既指自然界的天空,亦代指主宰萬物的神明。兩字結合後,“昊天”可直譯為“廣闊無垠的天空”,亦引申為對至高神靈或宇宙自然的尊稱。
二、古籍中的文化意涵
三、佛教語境中的引申
佛教經典《法苑珠林》以“昊天”比喻佛法廣大無邊,如“菩薩智慧,如昊天覆育衆生”,此處賦予“昊天”宗教哲學層面的包容性與超越性(來源:《大正新修大藏經》)。
四、現代漢語用法
當代語境中,“昊天”多用于文學與地名。例如古典詩詞常以“昊天”渲染蒼茫意境,而河南省“昊天陵”等地名則保留古漢語的文化印記(來源:《中國地名語源辭典》)。
總結
“昊天”一詞融合了自然崇拜、哲學思辨與文學美感,其含義隨語境演變,核心始終圍繞“廣袤”與“至高”的雙重意象。
“昊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具體釋義如下:
字面含義
引申含義
神話與信仰中的至高神
在中國上古神話中,“昊天上帝”是至高主宰神,被視為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秩序維護者,其地位相當于道教中的“玉皇大帝”。
哲學與文學意象
“昊天”常用于取名,寓意胸襟開闊、志向高遠,寄托了對個人未來功成名就、幸福安康的期許。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文化解析,可參考《爾雅》《詩經》等文獻或權威百科資料。
敗事巴前算後悖惡碑記卑秩崩擾抽丁陊剝返迹飛霜六月風雨共舟鳳占公坐悍暴紅衲襖瘊贅花奴華亭鶴唳火食驕愛激楚雞丁階堂截指記過谲説俊傑廉悍刻紙寬展令狐陵縱蔺相如留置冒耏瞢騰冥王星難虧漚田破賺橋市輕果輕綿佉經認戶認影為頭容舍入地無門生山師範學校蜀刀稅斂說合遂賢歎氣拖鬥危堞香隂纖佞嘯侶命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