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賬。《漢書·食貨志下》:“ 洛陽 薛子仲 等因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府臧不實,百姓愈病。”
“空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ōng bù,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假賬
這是該詞的核心含義,指虛假或僞造的賬簿記錄。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獻,例如《漢書·食貨志下》記載:“洛陽薛子仲等因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府臧不實,百姓愈病。”。這裡的“空簿”指通過虛構賬目掩蓋貪污,導緻官府財産記錄不實。
引申為“無實際内容”
部分現代解釋結合“空”與“簿”的字面意義,将其引申為“空白賬簿”,比喻事物缺乏進展或結果(如提到的“沒有記錄或進展”),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擴展義。
字義解析
曆史用例
該詞多用于描述經濟或政治腐敗場景,如《漢書》中的案例,體現古代對財務造假的批判。
《空簿》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未被使用的賬本或冊子,通常是指還未記錄任何信息的空白本子。這個詞彙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或場景的空洞、空白或無聊。
《空簿》的拆分部首是“穴”和“示”。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空簿》這個詞是從古代漢語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它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每個字都有自己獨特的意義。結合在一起,它們形成了一個新的詞彙,即《空簿》。
《空簿》的繁體形式為「空簿」,字形相對繁瑣,但仍然能夠保持原詞的意義和拼音。
古代漢字寫法相對于今天有所不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提供《空簿》的古代漢字寫法。
1. 他打開這個空簿,準備記錄一些重要的事情。
2. 這本空簿一直放在那裡,從未被動過。
3. 那個角落給人一種空簿般的寂寞感。
空白簿子、空簿子、簿記空白等。
空白、未填寫、空的、無聊。
填滿、充實、忙碌、有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