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貧賤之交 ”。
“貧賤之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ín jiàn zhī zhī,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在貧困低微時結交的知心朋友,與“貧賤之交”同義。該成語強調即使身份或境遇改變,也不應忘記患難時期的情誼。
源自《後漢書·宋弘傳》的典故:
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守寡後,欲嫁大臣宋弘。劉秀試探宋弘:“諺言‘貴易交,富易妻’,合乎人情嗎?”
宋弘答:“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劉秀聽後對公主說:“此事難成。”
此對話成為成語來源,既指友情,也延伸為對婚姻忠誠的比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後漢書》或權威成語詞典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
《貧賤之知》這個詞是指在貧窮和低微的境遇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智慧。貧賤即貧窮和低微,知指知識,智指智慧。
《貧賤之知》這個詞的部首拆分為貝、今,貝是一個意義為貝殼的象形字,今是一個意義為現在的聲旁;筆畫拆分為貝的4畫,今的4畫。
《貧賤之知》一詞最早出自《論語·雍也》中的一句話:“賢者不驕,物以類聚,知之者自知,不知者他人,此貧賤之知不可奪也。”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不自滿自足,善于與有才能的人交往,懂得知識的人能自我認知,不懂得的人需要别人幫助,這種通過貧窮和低微的境遇而獲得的知識是無法被奪走的。
《貧賤之知》(繁體中文)
在古時候,寫作《貧賤之知》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他雖然貧窮,但通過不斷的努力,取得了許多貧賤之知。
貧窮、低微、無知
卑微的知識、貧瘠之智
富貴無知、世故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