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黎母山的意思、黎母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黎母山的解釋

山名。在 海南省 中部, 五指山 的舊稱。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蠻·黎》:“ 海南 四郡塢土蠻也。塢直 雷州 ,由 徐聞 渡,半日至。塢之中有 黎母山 ,諸蠻環居四傍,號 黎 人。”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黎人》:“ 黎母山 高大而險,中有 五指 、 七指 之峰,生 黎 獸居其中,熟 黎 環之。” 清 陸次雲 《峒溪纖志》:“相傳太古之時,雷攝一卵至山中,遂生一女。歲久,有 交阯 蠻過海採香者,與之相合,遂生子女,是為 黎 人之祖。因名其山曰 黎母山 。”亦省稱“ 黎山 ”、“ 黎母 ”。 宋 樓鑰 《送萬耕道帥瓊管》詩:“ 黎山 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清 陸次雲 《峒溪纖志》:“生 黎 所居絶遠,外人不能至其境至 黎母 之颠。”參閱 宋 王象之 《輿地紀勝》卷一二四引《平黎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黎母山是海南省中部的重要山脈,其名稱蘊含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從漢語詞典及文化地理角度可作如下解釋:

一、地理定義

黎母山位于海南島中部偏西,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411.7米(今稱鹦哥嶺),是海南三大山脈之一。其範圍涵蓋瓊中、白沙、五指山等市縣,為南渡江、萬泉河等水系的發源地,原始熱帶雨林覆蓋率超過80%,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二、名稱溯源

  1. 黎族母系崇拜

    據《瓊州府志》記載:“山名黎母,因故老相傳雷攝一卵在此山中,生一女,號為黎母,為黎人之祖”,印證了黎族将黎母山視為民族發祥地的圖騰信仰。

  2. 漢字釋義

    “黎”指海南世居民族黎族,“母”既象征創世女神(黎語稱“袍隆扣”),亦引申為“孕育之源”,體現漢語中“母”字的生育崇拜語義。

三、文化象征

四、現代意義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主體(2021年設立),黎母山兼具生态屏障與文化遺産雙重價值,其名稱被收錄于《中國地名大辭典》《海南民族辭典》等權威辭書,定義為“海南黎族文化的精神象征與自然地理标識”。


參考來源

  1. 海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 海南出版社, 2006.
  2. [清] 明誼.《瓊州府志·山川》. 1841年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館藏)
  3. 符鎮南.《黎族母系崇拜與地名文化研究》.《民族論壇》, 2018(04).
  4.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黎母山祭祀遺址保護公告》. 2020年.
  5. 司徒尚紀.《海南島曆史地理》. 中山大學出版社,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黎母山”這一詞語的含義可從地理、文化、傳說三個維度綜合解讀:

一、地理概念
黎母山是海南島中部綿延最長的一組山脈,主體位于瓊中、白沙、五指山交界處。其範圍東北至瓊中黎母嶺,西南延伸至樂東、昌江等地,長約80公裡,最高峰鹦哥嶺海拔1811米(不同文獻數據略有差異)。該山脈曾是五指山的舊稱,現多指獨立山系。

二、文化象征
作為黎族聖地,黎母山被尊為“黎族始祖山”,其名稱與二十八星宿中的女宿(古稱“婺女星”)對應,故又名“黎婺山”。山中的黎母廟、黎母石像等景觀承載着黎族同胞的祖先崇拜,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符號。

三、神話傳說
民間流傳“七仙女下凡”傳說:桃花仙女在此化為金南蛇産卵,雷神劈開蛇卵誕生黎母,衍生出黎族族群。另有古籍記載“雷攝一卵至山中生女”的創世神話,強化了其作為生命起源地的神聖性。

特殊說明:
在成語用法中,“黎母山”被引申為“出身卑微者通過奮鬥成功”的象征(見于《查字典》釋義),但這種比喻義較少見于主流文獻。日常使用中更側重其地理與文化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登山路線或民族習俗,可參考海南省文旅局發布的《黎母山生态旅遊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

白茆保林編織品簸谷磻石不若翠呆呆丹光燔祀發威飛雲履雰霧浮鐘剛烈高緯度劀殺過刑菰蒲和寳何乃橫刀揭斧話裡藏阄回旋曲狐丘首建豎解構之言井花水勁升珂雪空姐跨下人狸蟲龍袍淪忽鉚接馬戰滅頂之災默默不語木檄南式拼命三郎譜制耆耉酋矛全稱三大作風三影生紙駪征石楠四表筍席唐捐天津大學題地同車晩晌物名五牛圖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