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鄭的意思、馬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鄭的解釋

東漢 馬融 與 鄭玄 的并稱。兩人皆為經學大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敷讚聖旨,莫若注經,而 馬 鄭 諸儒,宏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唐 張說 《元城府左果毅贈郎将葛公碑》:“公生而開朗,長而英拔,非因 馬 鄭 之學,動合禮經;不待 孫 吳 之書,暗同兵法。” 清 劉大櫆 《送佟受茲侍讀視學陝西》詩:“學人收 馬 鄭 ,文士得 揚 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鄭是漢語詞彙中的曆史人物并稱,特指東漢經學家馬融與鄭玄。二者在古文經學領域成就卓著,常被後世并稱為“馬鄭”,構成學術史的重要符號。

一、詞義解析

“馬”指馬融(79-166年),字季長,東漢扶風人,博通群經,創立古文經學注釋體系,門生達千餘人,代表作為《春秋三傳異同說》;“鄭”指鄭玄(127-200年),字康成,遍注儒家經典,兼采今古文經學,其《毛詩箋》《三禮注》被唐代列為官學标準。二者并稱體現東漢經學研究的集成性與師承關系。

二、曆史語境

馬鄭并稱始見于《後漢書·鄭玄傳》,載鄭玄“師事馬融”,但因學術理念差異,最終“發辭辨異,融喟然謂不及”。南朝皇侃《論語義疏》評“馬鄭之說,學者所宗”,印證二者在漢唐學術的典範地位。

三、學術影響

清代樸學家皮錫瑞在《經學曆史》中強調:“馬鄭注經,皆博極群書,非若後儒之拘守門戶。”近人錢穆亦指出:“鄭玄折中馬融舊注,實啟唐宋經疏之先河。”(《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詞條“馬鄭”釋義、《中國曆史名人辭典》東漢經學篇,因古籍原典無網絡公開鍊接,此處标注權威典籍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馬鄭”是東漢時期兩位著名經學家的合稱,具體指馬融和鄭玄。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馬鄭指東漢經學大師馬融(79-166年)與鄭玄(127-200年)的并稱。兩人在儒家經典注疏領域成就卓著,被後世視為漢學研究的代表人物。

  2. 人物背景

    • 馬融:字季長,博通群經,尤擅古文經學,曾為《周易》《尚書》《詩經》等作注,門下弟子衆多,鄭玄即為其學生之一。
    • 鄭玄:字康成,師從馬融但青出于藍,兼通今古文經學,創立“鄭學”,其《三禮注》《毛詩箋》等著作影響深遠。
  3. 學術地位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馬鄭諸儒,宏之已精”,表明兩人對經學闡釋的權威性。唐代張說、清代劉大櫆等文人也常以“馬鄭”并稱,強調其學術典範意義。

  4. 相關延伸

    • 馬融授學不拘禮法,鄭玄則嚴謹治學,二者風格差異但互補。
    • 鄭玄雖師承馬融,但最終融彙今古文經學,成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

總結來看,“馬鄭”不僅代表兩位學者,更象征漢代經學研究的巅峰成就,後世常以這一并稱指代經典注疏的權威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網扁桃腺别紀逼拶采菱曲參議院察刻忏七抽筋剝皮疵廢倒施東武吟行斷壁殘垣斷胫罰單飛金婦教幹崗公交貫比海産闳放鴻疎化為泡影節短經常精金百煉荊門近目劇語菊酎倥偬快談藜牀蝼頂金鹭堠論比輪燈驢熊馬郎蓦路人鳥村秾秀怒生佩囊潑寒撲滿潛聲清偃碝石散散兒山面水長船高宿讀肅謹泰嶽喂眼無得閑所禊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