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倥偬的意思、倥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倥偬的解釋

亦作“ 倥偬 ”。亦作“ 倥怱 ”。 1.困苦窘迫。《楚辭·劉向<九歎·思古>》:“悲餘生之無歡兮,愁倥傯於山陸。” 王逸 注:“倥傯,猶困苦也。”《後漢書·張衡傳》:“誠所謂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 李賢 注引《埤蒼》曰:“倥偬,窮困也。” 唐 韓愈 《人日城南登高》詩:“人生本坦蕩,誰使妄倥傯。” 清 龔自珍 《江左小辨序》:“使倥偬拮據,朝野騷然之世,聞其逸事而慕之,覽其片楮而芳香悱惻。”

(2).事情紛繁迫促。《後漢書·卓茂傳論》:“ 建武 之初,雄豪方擾,虓呼者連響,嬰城者相望,斯固倥傯不暇給之日。” 南朝 齊 孔稚圭 《北山移文》:“敲撲諠嚣犯其慮,牒訴倥偬裝其懷。”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九:“凡有行役,雖數日程,道路倥偬之際,亦有日記。” 清 王愈擴 《周亮工小傳》:“戎馬倥怱,不廢講詠。”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五月初之信及照相,早已收到,倥偬之際,遂未奉聞也。”

(3).指匆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以德報怨》:“﹝ 賈泳 ﹞倥偬而退, 贄 ( 竇贄 )頗銜之。” 清 金捧阊 《守一齋筆記·十三閣老》:“忽見一婦人,長八尺許,衣麻6*衣,倥偬而來。” 柯靈 《香雪海·小浪花》:“因為行色倥偬,我沒有機會問 陳鶴臯 獻身紅氍毹上的經過。”


見“ 倥傯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倥偬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倥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語義的古語詞,讀音分為兩種形式,詞義隨語境産生明顯分化。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

  1. 讀音kōng zǒng

    表示“蒙昧無知”的狀态,如《楚辭·九思》中“悃愊兮倥偬”即用此義,形容混沌未開化的精神面貌。現代漢語中該用法已逐漸式微。

  2. 讀音kǒng zǒng

    主要包含三層含義:

    • 事務繁忙:如《後漢書·張衡傳》載“誠所謂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指重要事務處理前的緊張籌備狀态;
    • 困苦窘迫:王夫之《讀通鑒論》中“匡維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責乎”即含此批判性語境;
    • 軍事倉促:《三國演義》第三七回“玄德倥偬之中,有失迎接”生動展現戰事緊迫的場景。

該詞的詞性演變軌迹清晰呈現:先秦時期作形容詞表蒙昧,漢代發展出名詞性用法指繁務,唐宋後衍生出動詞化表達“匆忙行事”的引申義。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特别指出,現代書面語中“戎馬倥偬”已成為高頻使用搭配,多用于描述軍政要務的繁忙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倥偬”(kǒng zǒng)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繁忙緊迫

指事務紛繁急迫的狀态,常用于形容軍事或政務的忙碌。

2.困苦窘迫

表示生活或處境的艱難窘迫。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例證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容頒宣編伍撥麷朝要馳夫詞癖傣曆店鋪電閘端合發抄煩穢法社粉父斧依給谏耕當問奴公交衮疊酣豔鶴氅黑粗黑盞和怡皇業錢諱所壺天日月匠戶金鈴金珀醵醵舉族開去連居垆邸蠻橫茅蒲模効鳥音前俯後合,前俯後仰遷滿青妓清源勤雜秋扇少年飄泊者生活力釋服手到拈來衰敗睡思署尾檀英調風變俗吐吸亡羊路鮮意狎雉馴童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