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郑的意思、马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郑的解释

东汉 马融 与 郑玄 的并称。两人皆为经学大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敷讚圣旨,莫若注经,而 马 郑 诸儒,宏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唐 张说 《元城府左果毅赠郎将葛公碑》:“公生而开朗,长而英拔,非因 马 郑 之学,动合礼经;不待 孙 吴 之书,暗同兵法。” 清 刘大櫆 《送佟受兹侍读视学陕西》诗:“学人收 马 郑 ,文士得 扬 班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马郑”是东汉时期两位著名经学家的合称,具体指马融和郑玄。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马郑指东汉经学大师马融(79-166年)与郑玄(127-200年)的并称。两人在儒家经典注疏领域成就卓著,被后世视为汉学研究的代表人物。

  2. 人物背景

    • 马融:字季长,博通群经,尤擅古文经学,曾为《周易》《尚书》《诗经》等作注,门下弟子众多,郑玄即为其学生之一。
    • 郑玄:字康成,师从马融但青出于蓝,兼通今古文经学,创立“郑学”,其《三礼注》《毛诗笺》等著作影响深远。
  3. 学术地位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马郑诸儒,宏之已精”,表明两人对经学阐释的权威性。唐代张说、清代刘大櫆等文人也常以“马郑”并称,强调其学术典范意义。

  4. 相关延伸

    • 马融授学不拘礼法,郑玄则严谨治学,二者风格差异但互补。
    • 郑玄虽师承马融,但最终融汇今古文经学,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

总结来看,“马郑”不仅代表两位学者,更象征汉代经学研究的巅峰成就,后世常以这一并称指代经典注疏的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郑

《马郑》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马”和“郑”两个字组成。

部首和笔画:其中,“马”字的部首是马(马字底下的部首),总笔画数是3画;“郑”字的部首是部(郑字底下的部首),总笔画数是8画。

来源:《马郑》这个词在古代常用于作为人名,其中“马”是姓,“郑”是名字,表示一个人的姓名。

繁体:繁体字的“马”和“郑”分别为「馬」和「鄭」。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例如,“馬”字的旧写法是「⿱駑也」,“鄭”字的旧写法是「⿰辛丹」。

例句:他的名字叫马郑。

组词:马戏、马具、马车、郑重、郑重其事、郑州等。

近义词:马王、马皇、郑王、郑皇。

反义词:乌龟、乡下、黑暗、无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