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高德重。《晉書·苻生載記》:“耆年碩德,德侔 尚父 。”《周書·于謹傳論》:“ 謹 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
(2).指年高望重的人。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下》:“當今王大臣耆年碩德,雖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軍事務,膽識俱優者,恐難其選。”
“耆年碩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周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耆年碩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年齡高、品德修養高尚的人。在古代文化中,老年人被視為智慧和經驗的象征,他們的品德和道德修養通常也會更高。
《耆年碩德》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 耆字的部首是耳,它有6筆;
• 年字的部首是⼦,它有6筆;
• 碩字的部首是石,它有12筆;
• 德字的部首是彳,它有9筆。
《耆年碩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韓昌黎集》中,用來贊美年齡長、德行高尚的人。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耆年碩德」。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耆字常常用「老」字替代,年字常常用「⼦」字替代,碩字寫作「⽧田冋⼰」,德字寫作「彳⽼⼼巾⼆」。
這位長者具備了《耆年碩德》,為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與《耆年碩德》相關的一些組詞有:
• 耆者:指年齡較大的人;
• 年長德高:形容年歲已高,品德高尚;
• 碩德兼備:形容人品德高尚、才華出衆。
與《耆年碩德》意思接近的一些近義詞有:耆聖,高年德将,年老名優。
與《耆年碩德》意思相反的一些反義詞有:少年輕狂,蒙昧無知,不見經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