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姜 被。 金 元好問 《送欽叔内翰并寄劉白二君》詩之一:“半年 姜肱 被,所樂良不貲。” 明 高啟 《期家兄宿東湖民家不至》詩:“誰信 姜肱 被,今宵還獨眠。” 清 曹寅 《月夜書懷》詩:“暖憶 姜肱 被,羞彈 蔔式 冠。”參見“ 姜被 ”。
“姜肱被”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具體解析如下:
該詞出自《後漢書·姜肱傳》。東漢名士姜肱與兩位弟弟仲海、季江以孝行聞名,三兄弟自幼感情極深,同被而眠以慰母親(因繼母年輕嚴厲,兄弟用共寝方式表達孝心)。即使成年娶妻後,仍不忍分房,後因需延續子嗣才輪流與妻子同住。
後以“姜肱被”比喻兄弟友愛之情。這一典故強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倫理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兄弟間不離不棄的情感紐帶。
該典故常被後世文人化用:
姜肱兄弟的友愛甚至感動盜賊。據載,三人曾路遇盜賊,争相求死以保全對方,最終盜賊被其情義感動而釋放他們。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後漢書》原文或曆代文學用例,可查閱古籍文獻或權威曆史資料。
姜肱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因為某些原因而受到冷落或排斥,被置于邊緣。形容該人在社會、工作或人際關系中地位低下、備受忽視。
姜 (姜身):女兒、女子的意思,由“女”字的女性部分加上“天”字,表示女性身份。
肱 (肉五):手臂的一部分,表示力量或支撐。
被 (衣襄):衣服的一部分,表示遮蓋、包裹的意思。
《姜肱被》出自清代紀昀的《四庫全書》。這個成語最初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記載。姜肱是姜子牙的兒子,他在叔父魯哀公的王宮中被冷落,沒有得到其應有的待遇。後來,這個成語演變為形容一個人處境困難、受到冷落的狀态。
姜肱被 (Trad.)
姜肱被 (Ancient)
他一直被上司委以重任,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可如今卻變成了姜肱被,無人理睬。
姜氏、肱子、被窩
吊喪着臉、不和群、孤高
受寵若驚、錦衣玉食、玉樹臨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