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寫的意思、陶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寫的解釋

謂怡悅情性,消愁解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語 王右軍 曰:‘中年傷於哀樂,與親友别,輒作數日惡。’ 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 宋 辛棄疾 《滿江紅·自湖北漕移湖南席上留别》詞:“富貴何時休問,離别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關河凍,雨雪頻。不知何處醉斜曛,陶寫見天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侄兒先就頭大了;偶然學着對個策,做篇論,那還覺得活潑些;或者做個詞章,也可以陶寫自己的性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寫(táo xiě)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複合動詞,最早見于魏晉時期文獻。該詞由“陶冶”與“寫意”兩個語素構成,其中“陶”取《說文解字》中“陶,再成丘也”的引申義,指通過修養達到精神升華;“寫”通“瀉”,據《廣雅·釋诂》解釋為“除也”,意為抒發排解。二者結合構成“通過藝術修養排遣情志”的核心語義。

《世說新語·言語》記載:“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别,辄作數日惡。’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此例證顯示該詞在六朝時期已作為士大夫階層的精神修養方式,特指通過音樂、書畫等藝術活動調節心性。

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将其釋義擴展為三層内涵:① 借藝術創作宣洩情感;② 通過文化修養提升精神境界;③ 特指文人雅士的性情陶冶方式。這種釋義演變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藝以載道”的美學觀念。

在語義辨析方面,需注意與同源詞“陶冶”的差異。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考釋,“陶冶”側重外在環境的熏陶作用,而“陶寫”強調主觀能動的藝術表達過程,這種語義差異在宋代文人筆記中已有明确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陶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通過某種方式陶冶性情、排解煩悶,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出處與用法


3.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世說新語》《晉書》等原著,或查閱漢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捕白摺子雹子裱褙鋪别無長物舶趠風裁人操調長音逞兇抽幹辍味鋤剃刺舌從中漁利待時守分擔架等日繁雲鬼聰明亥市航葦颢露合江亭黃貓黑尾阛闬澗飲驚波進巵擊築悲歌據高臨下科限狂愚崂山列真立有間麻粒蠻人萌發孟津奈之何釀禍彭家珍蜻蝏窮門缺壺歌賽龍舟上接第一版狩田水流歲火貪主痛恨推謙托情挽詞文東武西五荒六月潇颾小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