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老。《左傳·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 杜預 注:“七十曰耋。”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後衣絲,其餘衣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2).老年人。《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何休 注:“謙不敢多索丁夫,願得主帥一二老夫以自安。”
耋老
指年壽極高的長者,通常特指七十至九十歲的高齡階段,是漢語中對長壽尊者的雅稱。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分述其含義:
年齡界定
“耋”本義指七十至八十歲(《漢語大詞典》),後常泛指高齡。
“耋老”複合後,強調年逾古稀的尊長,如《古代漢語詞典》釋為“年老,高壽之人”。
文化内涵
在傳統語境中,“耋老”蘊含德高望重之意,如《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其暗含社會對長者的敬重,常用于尊稱有威望的老人。
甲骨文象“老人扶杖而行”,《說文解字》注:“年八十曰耋”,隸變後定型為今字形(《辭源》)。
“耋”與“老”為同義複用,強化高齡語義,屬漢語中的并列式合成詞(《現代漢語詞典》)。
經典用例
《詩經·秦風·車鄰》:“今者不樂,逝者其耋”,漢鄭玄箋注:“耋,老也,八十曰耋。”(《毛詩正義》)
《晉書·李密傳》:“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其中“九十有六”即屬耋老範疇。
權威辭書釋義
“耋老”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dié lǎo,主要含義如下:
指年紀非常大的人
通常指70歲至80歲之間的高齡老人,屬于長壽的象征。
代指老年人群體
如《公羊傳》中“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即指年長的老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左傳》《鹽鐵論》),可參考來源。
阿姆哈拉人遨魂柏樂寶帳徧曉鬓钿楚組眈樂多棱鏡笃性耳受凡兒翻樣風咳拂舞服務行業改換家門割舍了挂一鈎子龜蓍蚝莆號訴黃門鼓吹劫持精算金石樂酒榼集仙殿拘集句欄客販羸瘵連錢骢寥狼流痞路倒旅況眄伺名學齧臂之好偏才痞裡痞氣切切此布秋序喪音僧窗上留田石井四實肅反套馬他殺頭陀行屯宿文備無生之學霞光香蕉水閑使小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