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谒緻謝。 唐 韓愈 《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其為獲也亦大矣。然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司而進謝於其門者。”
“進謝”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進谒緻謝,即通過正式拜訪的方式表達感謝。以下是詳細解析: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送牛堪序》:“登第於有司者……然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司而進謝於其門者。”此處指科舉中第後,考生應前往主考官府邸緻謝,但韓愈指出當時此風不盛。
語境分析
多用于古代官場、科舉等正式場合,強調禮節性拜訪與緻謝的結合,如受提拔、中舉後對上級或主考官的答謝。
“其為獲也亦大矣,然吾未嘗聞有登第於有司而進謝於其門者。”(韓愈《送牛堪序》)
此句批評當時士人雖獲功名卻忽視禮節,未向考官緻謝。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或韓愈文集原文。
《進謝》是由兩部分組成的詞語,由“進”和“謝”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進”表示向前面移動、前進,也可以表示向内部或者更高的層次移動;“謝”表示感謝、緻謝。
詞語“進謝”可以理解為一種向前移動以緻謝的意思,即主動向對方表達感謝。
根據《康熙字典》的拆分規則,可以将《進》拆分為丨(立)和卩(占),其中丨是部首(丨字邊),卩是偏旁部首;《謝》拆分為讠(言字邊)和射(聶旁),其中讠是部首,射是偏旁部首。
按筆畫計算,《進》共有3畫,分别為丨(1畫)和卩(2畫),《謝》共有12畫,分别為讠(2畫)和射(10畫)。
《進謝》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進謝」。
根據曆史演變的記錄,古時候《進》的寫法可能是「進」,而《謝》的寫法可能是「謝」。
他向老師進謝了一份禮物,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組詞:進步、謝絕、進展、謝恩、進化。
近義詞:感謝、緻謝、道謝、鳴謝。
反義詞:批評、指責、抱怨、不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