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邑的意思、敝邑的详细解释
敝邑的解释
[my country] 对本国的谦称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详细解释
(1).谦辞。称自己的国家。《礼记·檀弓下》:“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大王之威行於 山 东,敝邑恐惧。” 胡三省 注:“ 春秋 以来,列国交聘,行人率自称其国曰敝邑。”
(2).犹言偏僻的地方。《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其敝邑,而不覿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吕延济 注:“ 蜀 但知习其敝小都邑,不见上国,不知英雄之所行歷也。”敝,一本作“ 弊 ”。
词语分解
- 敝的解释 敝 ì 破旧,坏:敝旧。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我)。敝姓。敝处。敝校。敝国。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 邑的解释 邑 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闷不安。 笔画数:; 部首:邑;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敝邑”是古代汉语中的谦辞,主要用于外交或正式场合中谦称自己的国家或属地。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敝邑”由“敝”(破旧、谦称)和“邑”(城邑、国家)组成,字面意为“破旧的小城”,引申为对自己国家的谦称。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即用“敝邑”代指本国。
-
出处与文献用例
- 该词多见于先秦典籍,如《左传》《礼记》等。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此处“敝邑”是郑国使者对自身国家的谦称。
- 《吴都赋》中“习其敝邑”则指“偏僻之地”,但此用法较少见。
-
用法特点
- 外交辞令:古代诸侯国交往时,使者常用“敝邑”表示自谦,体现礼节。
- 与“上国”对应:如《吴都赋》提到“敝邑”与“上邦”对比,强调地域或地位的差异。
-
相关字词
- 类似谦称还有“敝国”“下邑”等。
- “邑”在古汉语中既可指都城(如《尔雅》“邑外谓之郊”),也可泛指封地。
总结来看,“敝邑”的核心含义是自谦之称,需结合语境区分指代国家还是地域。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左传》相关篇章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敝邑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意义的词汇,它在汉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与用法。让我们来一一了解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敝邑的拆分部首是 ⺶(心)和 ⺼(月),它的笔画数为10画。这一词汇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古时候汉字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这个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并没有大的变化。
敝邑的意思是“贫穷的城市”或者“不富裕的城邦”。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不发达或者财政紧张的地方。以下是一个例句:“这个敝邑的居民生活艰苦,但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除了敝邑,还可以使用一些类似的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意思。例如,"贫困的城市"、"财政困难的地方" 和 "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都可以用来描述与敝邑相关的情况。
反义词是与敝邑相对的词汇,用来指代相反的概念。然而,对于敝邑而言,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反义词。因为它所描述的是一种特定的情况,而不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概念。
总的来说,敝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通过表达城市贫困的含义,传递着社会发展与经济状况的信息。通过了解它的含义、来源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