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谕的意思、聖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谕的解釋

[imperial edict] 聖旨

詳細解釋

(1).皇帝訓誡臣下的诏令或語言。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樓看花》詩:“煌煌麗譙藏聖諭,草木暢茂當皇天。”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在街門口由三張方桌品字形搭成一座高台,台上點着香燭,供着一道‘聖谕’的牌位。” 沉從文 《從文自傳·辛亥革命的一課》:“道尹衙門前站在香案旁宣講聖谕的秀才已不見了。”

(2).指教會根據教義所作的告誡性宣傳。 梁啟超 《緻伍秩庸星使書》:“堂中宣講聖諭,印刷善書,救荒恤貧,訓嬰治病,教養兼行,為益良大。” 魯迅 《兩地書·緻許廣平三七》:“但可氣的是……日裡又要聽 基督 聖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聖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讀音:shèng yù
核心定義:原指帝王發布的诏令或訓誡,後擴展至宗教領域,表示具有權威性的告誡或指示。


二、詳細解釋

  1. 帝王诏令(主要含義)
    指皇帝對臣民發布的正式命令或告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例如:

    • 明代張居正曾引用聖谕:“伏奉聖谕,以皇子年尚幼,先賜名而後冊立”。
    • 清代康熙帝頒布的《聖谕十六條》,内容涵蓋道德教化、社會治理等。
  2. 宗教領域
    在基督教等宗教語境中,指教會根據教義所作的告誡性宣傳。例如:

    • 梁啟超提到“宣講聖谕,印刷善書”,魯迅也提及“基督聖谕”。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案例或宗教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史稿》或基督教教義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聖谕

聖谕(shèng y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聖”字的部首是“土”,共有5畫;“谕”字的部首是“言”,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字

“聖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儒家經典《論語》。其中有一句名言:“聖人不谕而化,不學而達,天下悅而稱之”。經過演變和發展,這句話形成了現代漢語中的“聖谕”一詞。

在繁體字中,“聖谕”分别寫作“聖諭”,這是台灣和香港地區常用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中,字形會有差異。以“聖”字為例,它的古時候寫法是“㐷”,在康熙字典中收錄的字形中有這個變體。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聖谕”的例句:

1. 君主應當以聰明才智給予人民明晰的聖谕。

2. 對于這項重要任務,我們需要向他請示聖谕。

3. 聖谕是智慧和權威的象征。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聖谕”相關的詞語:

組詞:聖人、聖潔、聖光、聖地。

近義詞:聖旨、聖命、诏令、敕谕。

反義詞:忤逆、違抗、負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