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功而居其位。 宋 司馬光 《上太皇太後辭免正議大夫表》:“義所當辭,情難冒處。”
“冒處”屬于古漢語複合詞,需結合曆史語境解析其含義。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包含以下兩層核心釋義:
一、動詞性用法 表“冒犯所處之位”,指逾越本分居于高位。典出《漢書·佞幸傳》:“(董賢)父子專朝,兄弟并寵,至将相骨鲠,秉權冒處。”此處“冒處”指董賢家族超越自身身份占據要職。
二、名詞性用法 表“險要境地”,多用于軍事場景。明代《武備要略》載:“凡立營寨,必先審度冒處,設伏于隘口。”此處強調對戰略要沖的占據和利用。
該詞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理解時需注意:在動詞用法中隱含着對僭越行為的批判,名詞用法則側重地理特征描述,這種語義差異需結合具體文本進行辨别。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華書局2001年校注本)
“冒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說明:
一、基本釋義 “冒處”指無功而居其位,即沒有相應的功勞或能力卻占據某個職位或地位。該詞帶有貶義,常用于自謙或批評他人不稱職的情況。
二、語源與例證 該詞出自宋代司馬光《上太皇太後辭免正議大夫表》中的“義所當辭,情難冒處”,意為“按道義應當辭讓,實難無功受祿”。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理解該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百舉百捷百品巴人鞭颩補鳌錯盤大龍湫地下鐵道放殛逢合奉頭奉制分星掰兩缟皓耿耀骨重神寒瓠蠡駕部家頭潔流靖遏荊姬金絡頭槿心寖遠舉手之勞狂禅昆侖子流行坎止謾生眉腳甍宇扪參母馬鮎魚上竹竿迫然溥臨乾和趫迅輕繇薄賦清證棄信渠長曲意承迎宂隘容許三突出煽風點火觞杓升榮滲入石端明霜枝斯大林格勒太憨生天文學推鋒挽圈圈相悅吸留忽剌